公众号

医药动态实时掌握

央视报道“药物伤肝”,医药企业“大行动”

发布日期:2018-03-22  |  浏览次数:89253

“药物伤肝”已经成为了一个重大社会话题,引起了央视的关注――

就在“3·18全国爱肝日”这一天,央视新闻直播间进行了专题报道:我国慢性病患者(带病生存需要长期服药)人数已超过2.6亿,每年因慢性疾病造成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病率约175/10万。而在我国3000余种临床用药中,有报道可引发药物性肝损伤的药物高达1100 余种,药物性肝损伤已成为不容忽视的公共卫生问题!

防止药物性肝损伤,业界在行动

政府机构、行业组织、制药企业等,也都看到了这一问题。

央视报道的当天,在远离首都的浙江湖州,一场旨在防治药物性肝损伤的活动也在这一天同步启动。

这场名为“首届中国医联体建设峰会暨药物性肝损伤防治论坛”的活动,是由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基层卫生分会、浙江省基层卫生协会、中华医学会肝病分会药物性肝病学组及上海市医学会肝病专科分会联合主办,葵花药业协办。

峰会的一项最大成果,就是成立了“中国基层药物性肝损伤防治医联体临床协作网络”。

此次峰会,由浙江省基层卫生协会副会长朱月伟主持,中国医促会基层卫生分会顾问、原基层卫生与妇幼保健司司长李长明、浙江省卫生计生委副主任王国敬、葵花药业集团董事局主席、总裁关彦斌等出席并致辞,大家共同启动上述“协作网络”。

会上,6位专家从不同的领域角度分别做了相关报告:

原上海市医改办副主任许速――家庭医生生产关系与信息化

国家卫生计生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卫生技术评估研究室主任赵琨――分级诊疗与医联体建设

浙江省卫计委基层卫生处处长胡玲――浙江推进医共体建设提高基层服务能力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药物性肝病学组组长茅益民――中国药物性肝损伤的防治现状和展望

浙江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消化科主任蔡建庭――药物性肝损伤临床诊治思维与经验分享

浙江省上城区小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金杨现――社区慢病管理“合理用药”

专家们在报告中指出,随着医改分级诊疗体制的推进,基层医生将诊治大量的慢病患者,而慢性病人群中的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病率在持续增加。

因此,加强基层医务人员对药物安全性和药物性肝损伤的认知,提高基层医生规范化检测、诊治药物性肝损伤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药物性肝损伤,已成行业话题

在上述活动举行的及时性、重要性背后,是我国药物性肝损伤已成为社会公司卫生的重要话题。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药物性肝病学组组长、上海交大附属仁济医院消化内科教授茅益民在《中国药物性肝损伤的防治—现状和展望》的报告中指出:

在我国,由于人群基数庞大,人口结构老龄化已日益明显,而且,临床上不合理用药、不规范用药现象普遍,医务人员和公众对药物引起肝损伤的相关知识认知有限,因此,整体形势不容乐观。

同时,在央视3·18专题采访中茅益民教授也阐述道,约70%的肝损伤由各类西药引起,其中,主要的包括抗感染药(包括抗结核药)、抗肿瘤药、中枢神经系统药物、心血管药物、内分泌药物等。

另外,约30%的肝损伤由中药或保健品引起。如患者在不得不服用这类药物的情况下,要定期检测是否有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生,如患者出现乏力、纳差、小便发黄、面色发黄等非特异性症状,提示可能有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生,应给与适当的保肝治疗。

肝损伤研究,已纳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国家科技部,也看到了肝损伤带来的不容忽视的问题。

由茅益民牵头的《2017中国药物性肝损伤前瞻性队列研究项目》,是国家科技部十三五“重大新药创新”科技重大专项课题。

葵花护肝片作为临床治疗药物性肝损伤的常用药物参与了该项目的真实世界研究病例收集,经全国40余家三级医院大量病例数据的统计分析显示,葵花护肝片治疗药物性肝损伤疗效明显,可作为防治药物性肝损伤的推荐用药。

在上述论坛活动上,葵花药业集团董事局主席、总裁关彦斌也表示,企业已投入巨资,对葵花护肝片进行了二次开发。通过现代中药理念进行药理、药效、机制研究和RWS研究,让产品疗效说的清,可询征;通过精品药工程,自建药材基地,入选中药标准化项目,提升产品质量,稳定性,提高疗效;

他希望,护肝片通过助力医联体的建设,能够在基层慢病治疗肝损伤方面发挥更大的价值和作用。

科普:药物性肝损伤,如何规范防治?

浙江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消化科主任蔡建庭指出:目前药物性肝损伤的基本治疗原则是:

①及时停用可疑肝损伤药物,尽量避免再次使用可疑或同类药物;

②加强支持疗法,维持内环境稳定,维护重要器官功能,促进肝细胞再生;

③应用特殊解毒剂和(或)防治肝损伤药物(如多烯磷脂酰胆碱、还原型谷胱甘肽、 腺苷蛋氨酸、甘草酸制剂、葵花护肝片等);

④ALF/SALF等重症患者必要时可疑考虑肝移植。

据蔡建庭多年临床经验,患者一旦确诊为药物性肝损伤,建议立即停用可疑药物,同时进行保肝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