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两万多元做一个手术,当中有上万元其实是有降价空间的。深圳一位医生告诉南都记者:以“门体静脉断流术”为例,手术本身的收费虽然为4464元,但在手术中使用的切割闭合器费用却要一两万元,如果能降低器材的费用,腾出价格空间调整结构,这对患者和医生来说都是“好事”。
继去年深圳启动药品集团采购后,今年,深圳医疗改革又有新动态。深圳将启动公立医疗机构医用耗材集中采购改革试点工作,通过公立医疗机构组团“团购”的模式,挤去医用耗材费用中的“水分”,在减轻市民看病负担的同时,也持续优化深圳公立医院收入结构。
现状:耗材品种多价格乱采购差异大
在医用耗材采购中,同类品种在材质、规格、型号等方面千差万别,而在价格上,也有着巨大的差异。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葛均波举例称,以心脏支架为例,在某省招标后的市场价格为9000元/枚,而在另一个省份相同的产品价格可高达13000元/枚。而同样的情况,在广东也存在,记者查询相关资料发现,以牙科的种植体为例,在采购报价中,价格最低的是1800元,最高的则是5220元。
一方面是价格的五花八门,另一方面,现有的采购渠道的不透明,也让医院有点“蒙查查”。
目前,深圳公立医院医用耗材采购主要有两种模式,一方面是通过省平台采购,另一方面是公立医院自行招标。从目前公立医院采购情况看,大型的公立医院大多通过自行招标采购,通过省平台的则不多。
谈起为何不通过省平台采购,有医院设备科负责人称“使用麻烦”。“实际操作中,如果我们需要某中耗材,一般也是找代理商询问耗材在省平台上的编码,在省平台上输入编码后,还是需要进行线下沟通,待各方同意后,再通过省平台采购。”该负责人表示,在省平台的采购中,耗材的具体报价也无法看到,因此更谈不上“货比三家”,了解采购耗材的情况。
改革:“团购”耗材公立医院耗占比降低
面对医疗耗材的现状,今年深圳将启动公立医疗机构医用耗材集中采购改革试点工作,通过试点,深圳力争将三级和二级公立医院卫生材料收入占医疗收入的比重分别控制在10%和5%左右。
根据《深圳市公立医疗机构医用耗材集中采购和交易管理办法(试行)》和《深圳市公立医疗机构医用耗材集中采购改革试点工作方案(试行)的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深圳将通过“带量采购、按类统购、包价包供”的方式,将纳入集中采购范围的医用耗材采购成本同比改革前“明显下降”。在具体操作中,深圳将公开采购第三方采购代理和技术服务(以下简称“代理机构”),由代理机构组织专家编制医用耗材产品采购目录,开展品牌遴选、价格谈判等工作。品牌遴选便是对现有的采购目录进行“瘦身”,压缩耗材的水分空间,最终实现耗材采购成本的下降。
其实这在深圳医疗改革中早有尝试。以药品集团采购为例,通过“带量采购”,第二批集团采购目录内的药品综合降幅为22.57%,其中,两个生产厂家以上的竞争性强的品种降幅47.45%,抗感染类降幅36.4%。
痛点:耗材目录如何编制业界最关心
既然要对目录“瘦身”,那也意味着,在现有使用的耗材品种中,有的不会进入目录。对此,在一线工作的医生也有着担心。有医院耗材采购部门负责人表示,耗材在实际使用中还涉及到规格的问题,如果目录太细,就达不到瘦身的效果,但如果分的太粗犷,则又很难满足临床的需求。
同时,“每个医生的使用习惯不同,比如同样的手术,有的医生用某个品牌的导管比较熟悉,有的则是另外一个。总体来说,在耗材使用上,还是有不少个性化的需求的。”深圳市人民医院脊柱外科主任杨大志表示,目前深圳正在开展医疗卫生“三名工程”,未来,伴随着公立医疗机构医用耗材集中采购,是否对“三名工程”团队与深圳本地医生开展合作带来影响,也值得关注。
措施:分三批试点目录编制“先易后难”
对于这些担忧,记者从市卫计委了解到,在耗材采购上,启动公立医疗机构医用耗材集中采购后,医院仍旧可以通过省平台等渠道采购耗材,这既保障了医院的自主选择权,又确保了医生的个性化需求。
公立医疗机构在年采购总额的20%以内,可以自行采购特殊、罕见但临床必须的医用耗材以及具有临床使用价值、可推广使用的新型医用耗材等,这一措施也保障了医院的自主权。
此外,对于如何确定采购目录,市卫计委相关处室负责人表示,“是个难题”,也因此,在未来医用耗材集中采购的实施步骤上,深圳也将先易后难。
医生反应 希望降低看病负担,希望体现医生劳动价值
目前,公立医院收入结构主要由医务人员技术劳务、药品、材料、检查、化验等部分组成。2012年,深圳在全国大城市中率先取消公立医院的药品加成。去年,深圳通过药品集团采购改革降低药价,减少药费15.37亿元,通过第一阶段医疗服务价格调整,降低大型设备检查价格,减少患者支出3000万元。再此基础上,去年12月深圳启动的第二阶段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将4类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医疗服务项目升价,“两降一升”之间预计患者就医支出将减少约7.54亿元。
长期以来,我国公立医院的价格体系都存在结构不合理的问题:药价虚高,大型检查、检验价格偏高,而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医疗服务价格偏低,造成医疗服务价格结构“脑体倒挂”,医护人员知识价值被严重低估。
“对于患者来说,希望减轻看病负担,而作为医生而言,则希望自己的劳动有价值。如何协调这两者关系,就需要对结构进行调整。”鲍世韵坦言,以“门体静脉断流术”为例,手术收费虽然为4464元,但在手术中使用的切割闭合器费用却要一两万元,如果能降低器材的费用,腾出价格空间调整结构,这对患者和医生来说都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