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大参林上市成“药店市值第一股”。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大参林将拥有更加雄厚的发展资金和广阔的发展平台,其3年增加1300多家门店的“大扩军”规划也将变为实际行动。药品零售行业扩军较量的主角将在几家大型上市连锁之间展开角逐。
不难看出,经过几年大规模并购后,药店的整合趋势出现了新特点,一是一些中型连锁主动谋求资本联合,二是许多小连锁和单体药店(有的单体药店有几家甚至十几家门店)越来越多出现在大连锁收购的名单上。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至2016年11月底的数据显示(不包括港澳台在内),全国零售药店的数量为447034家,比2015年同期减少约6000家,首次出现负增长。
其中,四川是全国数量减少最多的省份,达1万多家。四川药店的连锁率超过70%,但是在近700家连锁药店中,门店数量超过100家的只有20多家,大部分都是门店数少于10家的小连锁。
四川药店的“减员”高居全国之首,是否意味着小连锁和单体药店这部分“弱势群体”将逐渐陷入发展的困境呢?
困境一 市场份额被大幅度挤压
毫无疑问,2018年仍将是大连锁的扩张年,首先是2017年“四大家族”扩张的势头不减,并持续“领跑”。
老百姓:全国、全渠道布局
在3月公布的2016年年报中老百姓声称,将以自建门店与并购模式双轮驱动,持续推进“全国布局”和“全渠道布局的发展战略”;坚持“根据地”发展规划,即以城市为单位,在市区大量密集开店的同时,把半径放大到人流量大或有发展潜力的城郊结合部,结合政府规划做好提前布局。
一心堂:进一步参与行业资产整合
5月,一心堂总裁赵飚在昆明总部举行的投资者调研电话会议上透露,一心堂前期在云南省外市场的超常规突破已度过艰难时期,又将开始大规模并购和自开店计划。其在2016年年报指出,未来三年,将以募集资金投资项目为契机,在自开门店的同时,进一步参与行业资产整合,通过收购区域优质医药零售资产并开拓市场,提高市场份额。
益丰:在广东会有新的并购行动
2017年1~3月增加了60家门店,一季度归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同比增长32.67%。在规模效益鼓励和竞争驱动的双重作用下,益丰保持扩张没有什么悬念。例如在广东,肯定会有新的并购行动。
大参林:今年新增门店数应该不少于去年
2016年扩军的速度超过了2015年,推测今年增加的门店数至少不会少于2016年。
其他连锁、商业集团:蓄势待发
随着健之佳、漱玉平民、贵州一树等区域大型连锁纷纷冲刺主板,将有越来越多的药店上市,“扩军潮”还会迎来新一轮的高峰。
除了上述连锁,还有一些“巨头”的快速扩张被忽略,如已跃居连锁百强第一位的国大药房,其实也是获益于集团和自身的并购。还有的“巨头”看好零售终端的前景,蓄势待发:7月26日,华润医药商业集团助理总经理战海涛在旗下零售青岛旗舰店——青岛德信行惠友大药房揭牌仪式上表示:“华润医药商业集团计划在2020年实现零售业务规模过百亿,力争进入国内医药零售前三强。”
据华润医药2016年年报显示,截至2016年12月31日,其共有零售药房739家,DTP药房64家,医药零售业务实现营业收入逾39.14亿港元,约人民币33.75亿元。不过,华润的门店分布在27个城市,平均每个城市才27家左右,要在3年时间实现过百亿目标,只有通过并购。
在这些大连锁你来我往的并购较量中,其他连锁尤其是小连锁和单体药店的市场份额和发展空间被大幅度挤压。
困境二 难分享处方外流“蛋糕”
多年来,药品零售市场医院药房占大头、药店占小头的竞争格局一直没有明显的改变,前者的市场份额一直保持在80%左右。不过,政府鼓励处方外流给药店带来销售增长的希望,继成都、西安和海口等地相继探索电子处方后,广东、山东又发文允许药店“凭第一次处方销售处方药”,假以时日,药店可以分食医院药店的大“蛋糕”,销售必然会迎来爆发式的增长。
但是,这块大“蛋糕”能够流入到小连锁和单体药店的可能不多。针对处方外流的趋势,大连锁都在提前布局,做好迎接处方外流的准备,这种准备除了与政府相关部门的资源对接,还有对提高专业服务能力的大手笔投入。
为了抢占迎接医院处方外流的“制高点”,华润将以发展“专业药店”和“社区连锁药店”为核心业务,加大力度推动零售门店建设。其中,专业药店以肿瘤与免疫制剂等高端品类为主,继续扩展对利益相关群体的服务提供;社区药店覆盖不同需求层次的消费者,提供多元品类和服务。如上文提到的华润青岛旗舰店,就是定位于DTP药房,目前该店已接入青岛医保体系,实现医保实时结算。
受招标采购、药占比等政策因素影响,许多药企放弃医院或把重点转向药店,其中有部分产品就是通过DTP的模式进行销售。与国药控股、华润医药、上海医药等医药商业巨头拥有丰富的工业产品资源、完善的物流配送体系相似,大连锁更受药企尤其是品牌药企的青睐,不断扩大的配送规模与不断提升的物流配送水平也是大连锁强者更强的主要原因之一。
专业化如慢病用药管理是药店未来发展的方向,这点是业内达成的共识。由于欠缺人才、资源等必需条件,小连锁、单体药店和大连锁的差距也在扩大。在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出台的《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进一步加强药品流通安全监管工作的通知》和山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相继出台的《关于进一步促进药品流通行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意见(征求意见稿)》中,在允许“凭第一次留存的处方销售”的同时,也强调了“建立患者档案”、“充分了解并记录患者既往用药情况”、“保证群众用药安全”。
在提供专业药学服务方面,许多大连锁都立足长远,如益丰利用互联网工具,打造多个平台,以实现将来把店员与患者混乱的“一对多”转变为“精准的一对一”,给不同的患者提供不同的用药和保健指导,“每个不同的顾客都有不同的营销方案”。
困境三 医药电商等大举“入侵”
药店的“弱势群体”除了要应对大连锁的攻城略地和步步紧逼外,还可能面临“外敌”的大举“入侵”,头号“强敌”当属医药电商。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医药电商开始注重线下实体店的建设,完善“最后一公里”的闭环,以迎接政策的利好,抢夺药店的市场份额。最近,广东健客医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健客”)在东莞东华医院旁开了一家DTP药房,患者不仅可在这家药房购买到大部分罕见药品,还可以订购到没有进入医院采购目录的新特药。
健客CEO谢方敏表示,除了提供进口肿瘤创新特药药品和冷链服务外,还将提供更专业的药事服务。如提供两公里以内免费送药上门服务,实体药店除了进行线下售卖外,还可以提供电脑方便顾客线上查询下单,实现线上线下购买的O2O生态闭环。
可以想象,当习惯于网上购物的群体成为药店的主要顾客,以传统模式售药的药店还有多大的抵抗力?不只医药电商在“蚕食”药店的市场份额,一些“外敌”也看好药品零售市场的前景,纷纷“抢滩”。
去年3月,屈臣氏先后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颁发的《药品经营许可证》,随后又获得《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证书》和《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认证证书》。虽然屈臣氏在2016年共开了446家新店,但同比店铺的平均单店产出较2015年却下滑约10.1%。业内人士据此推测,屈臣氏此举是为了延伸商品线,如聚焦高毛利医疗器械和计生用品,藉此带来新的增长。
今年1月,唯品会花费228万元获得广州好信医药连锁100%股份。据了解,好信有5家门店,于2014年1月获得了互联网药品交易C证,可以向消费者提供自营非处方药品。虽然唯品会收购好信后没有进一步的行动,也有消息称唯品会布局医药电商是为了增加线上保健品的销售,但如果进展顺利,将行动升级也不足为奇。
未来的发展来看,互联网与专业化就是药店的两个“引擎”,缺一不可,正因为如此,包括上市药店在内的大连锁都在互联网建设项目上接连投入大笔的资金。对于小连锁和单体药店来说,需要“烧钱”的电商并非他们所能承受。即使他们可以借助一些电商搭建网上销售平台,但互联网对药店的作用不只是销售,还有大数据的分析、医疗资源的整合等。
目前,除了持续的“飞检”风暴让药店“弱势群体”担心外,似乎一切如旧,做促销、主推高毛产品……从近两年医药市场发生的巨变来看,药店整合是趋势,由分散走向集中、强弱分化是必由之路。单体药店未来的出路在哪里?如果不及时谋划应对之策,恐怕难免上演“温水煮青蛙”的悲剧。
选择适合自己的“抱团”之路,是保持不“落伍”的一个方向,而对于在当地尤其是四五线城市已经拥有一定影响力和品牌的小连锁和单体药店来说,除了加盟或继续做大,向专业化要效益,试水大健康、中医诊疗等也未尝不是新发展。(陈爱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