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医药动态实时掌握

一季度成绩单来了,这家药企竟然赚了10亿

发布日期:2017-06-01  |  浏览次数:76745

上市公司2016年年报风潮刚过,2017年一季度季报接踵而至。据统计,一季度共有7家药企净利润超过5亿元,其中,康美药业以10.68亿元位居首位,也是唯一一家净利润突破10亿的药企;上海医药则以9.99亿元紧跟其后,而恒瑞医药则毛利率最高,达到86.80%。

2017年一季度净利润过5亿元的药企(单位:亿元)

 

康美药业     

康美药业2017年一季度主要财务数据(单位:元)

  

数据来源:康美药业2017年第一季度报告     

康美药业抓住“互联网+”和“健康中国”两大战略契机,进行内涵和外延集合发展,打造了“康美特色”的中医药产业发展新模式。公司推动中医药全产业链升级,用互联网思维,布局“大健康+大平台+大数据+大服务”体系。     

2016年康美药业营收216.42亿元,净利润33.40亿元,而在2017年一季度营收71.55亿元,同比增长21.56%;净利润突破了10亿元,同比增长7.96%。公司业绩增长原因有如下几点:一是已形成完整的大健康产业版图布局和产业体系的构建;二是抓住行业变革机遇,夯实中药饮片龙头企业地位;三是借力民营医疗政策红利,深耕医疗服务,抢占大健康产业战略高地;四是核心价值体系助推品牌提升。     

2017年,康美药业围绕全生命周期的大健康服务体系构建的发展战略,推动公司的可持续发展;要通过核心价值体系的价值升华,推动公司品牌影响力的大幅提升;要通过横向跨越延伸,加大产业扩张力度,补充发展资源;要通过纵向深化,进一步激发优势资源的效用,把产品、服务做精做细。尽快推动重庆、云南、青海等区域签约项目的落地,加快推进健康服务平台、营销平台建设和转型升级,力争早日实现新的效益。     

上海医药     

上海医药2017年一季度主要财务数据(单位:元)

  数据来源:上海医药2017年第一季度报告     

上海医药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31.29亿元,同比增长13.1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99亿元,同比增长12.3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9.39亿元,同比增长20.82%。     

医药制造业务营业收入37.94亿元,同比增长19.94%,毛利率50.61%。60个重点产品实现销售收入18.93亿元,同比增长15.07%,占工业销售收入的比重为49.90%,重点产品平均毛利率69.82%。在重点产品中,预计全年销售收入超过1亿元的大品种有26个。     

医药分销业务营业收入294.85亿元,同比增长12.93%,毛利率6.15%。     

医药零售业务营业收入12.80亿元,同比增长4.30%,毛利率15.88%。     

值得一提的是,上海医药旗下上药控股有限公司通过对徐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徐州淮海药业有限公司的并购,基本完成了公司在苏北市场的布局;通过受让广州中大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持有的广东中山医医药有限公司31.593%的股权,持续对存量股权进行管理,增强了公司在广东地区的竞争力。     

恒瑞医药     

恒瑞医药2017年一季度主要财务数据(单位:元)

  数据来源:恒瑞医药2017年第一季度报告     

恒瑞医药的销售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2016年营收110.94亿元,净利润25.89亿元;2017年一季度营收31.69亿元,同比增长18.76%,净利润8.12亿元,同比增长18.63%,毛利率更高达86.80%。其业绩增长:一是由于推进销售分线,细分产品市场,完善组织管理架构,走专线专注专业之路;二是建立学术营销体系,打造专业化销售团队,实现销售模式转型,逐步形成学术引导、指导销售模式,奠定创新药销售基础;三是加强人员补充力度,完善培训体系,打造优质销售团队;四是搭建项目平台,整合资源提高效率,充分发挥产品优势。

2017年恒瑞医药将坚持“科技创新”和“国际化”两大战略。     

深入实施“科技创新”发展战略。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每年的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8%-10%,为创新奠定强大的物质基础。同时,重点围绕抗肿瘤药、手术用药、心脑血管、造影剂以及生物医药等领域,紧密接轨国际先进水平,注重创新药与品牌仿制药并重、国内市场与国外市场并行,实现创新发展的良性循环,推动创新成果的全球化销售。     

大力推进“国际化”发展战略。以全球化的视野继续加强与跨国制药企业的交流合作,逐步在海外建立自己的销售队伍,为实现仿制药在全球的规模化销售奠定基础,为最终实现专利药全球化销售积累经验,努力使公司在新一轮的全球生物医药竞争格局中争得一席之地。     

结语     

近年来,医药行业的政策频出,短期而言会对行业造成一定的影响,但从长远的角度来看,这些政策更有利于行业的优胜劣汰。企业只有积极面对行业变革,通过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不断创新,才能使其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