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提到畜牧业,普通人首先想到的是婴儿奶粉及其各类液态奶固态奶,但制药行业人员则多会延伸到血清制品等原辅料。牛血清、羊血清、马血清等动物血清以其独特而丰富的促细胞生长因子成为细胞培养无法替代的原料,从培养各类细胞的1640培养基(胎牛血清含量10%)到作为酶免缓冲体系的保护液(一般10%到20%血清含量),都是关系到行业发展的基础原料产品。
国外奶牛养殖一般是集中的大牧场管理,而国内的大牧场很少,一般是靠收购散养户或者采用牧农代养的模式,难以管理监控,就想当初三鹿一样,供应商不受控,质量无保证,不光体现在食品质量的尴尬局面上。
在疫苗药物企业和体外诊断试剂企业,对于胎牛血清、小牛血清、牛血清的需求很大,但质量要求高的一般依赖于进口,比如sigma、MP等等,这个和奶源的依赖很相似,原因都是单批次产量大,批间差影响小,同样的还有BSA(牛血清白蛋白)、酪蛋白等衍生产品,其中BSA的作用同牛血清类似,价格也比较高,在各种组分中的比例直接影响到产品成本。
曾有同事考察过国内的动物血清企业,工艺流程中有一项是收集血清,一般小牛生下来,雌性的留着养大作为奶源供应,雄性的取血收集血清,产前没有性别判断,加上散户之间距离远近不一,而且母牛生育时间不一致,导致最终生产的同一批血清可能是间隔几天收集的多个区域的。在枯草期,不同的牧农对于奶牛的饲料供应也不尽相同,有的是干牧草,有的是商业饲料,母牛在饲养及孕育过程中是否有用药也难以监控,这些有意无意的不同条件,最终导致血清总体质量不高,而且批量还有季节不稳定性(一般冬天生牛犊时,因为牧草不充足,可能会把雌性牛犊也用来收集血清,故可能会产量大),有时产量大,有时产量小,批间差也大,血清来源难以追溯,对于以血清为原料的厂家而言简直就是烫手山药,尽管血清厂家就在身边,不吃可惜,吃又太费劲,得不偿失。
这样的畜牧业国产货成本高,质量差,产量低,很难满足需方市场,即使把利润压的很低,也无法像国外进口产品有竞争力,反而只是在和同水平的企业把价格拼的都吃不饱。而且因为国外牧场有产量优势,质量稳定有保障,还可以最大限度降低成本、压低价格,反而成为大型制药企业最青睐的生产供应商。
</pre>
<pre>按照今年《中国奶业20强峰会暨奶业振兴大会》的会议精神,“从奶牛养殖、奶源建设、生产控制、运输储存、流通销售、检验检疫各环节入手”将进行全面监控管理。如果真的能把从养殖(养殖环境、饲料统一,免疫治疗过程有记录)、奶源建设(不人为引进杂质)、生产控制(无菌化,规模化)、运输储存(低温冷链)、流动销售(减少血清类产品不必要复融次数)、检验检疫(提高检验水平、购进与产量配套的硬件设备和人员配备)等各个环节都加以监控管理,实现高水准的产品架构,初步改变依赖进口的局面,对国内制药及体外诊断行业都是一剂强有力的促进措施。
</pre>
<pre>虽然血清类不像中药材那样有中药道地性,但如果某一区域能严格控制质量和产量,从而产生国内外都认可的原料基地,呈现出地域特质,也是一桩幸事。</p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