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阿里健康副总裁王培宇宣布,阿里健康决定建设开放的、市场化的第三方追溯平台,与监管部门、药品企业、行业组织、第三方技术服务商、以及公众一起,构建一个杜防假药的追溯生态系统。
一石激起千层浪。
回顾去年,药店们以“强制推行电子监管码”违反有关法规为由,集体逼宫阿里健康彻底退出药品信息化监管,阿里健康也向国家食药监总局移交药品电子监管网。显然,这次药监局新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完善食品药品追溯体系的意见(征求意见稿)》给了阿里健康入局新希望。
从意见稿中可以看出,食品药品追溯体系依然需要完善,但这次并非由上到下,而是需要企业自建,企业作为责任主体,其追溯范围由药品出厂后开始追溯,向上延伸到原料辅料,难度系数加大。
意见稿中尤为引人注目的是第十条和第十一条。
药监局明确表示鼓励信息技术企业作为第三方,且不会强制要求食品药品生产经营企业接受指定的专业信息技术企业的追溯服务,同时也鼓励行业协会出面组织搭建平台。
阿里健康的前身——中信21世纪作为药品电子监管系统的建设与运营方,其对电子监管系统的建设经验是目前中国任何一家信息技术企业难以望其项背的,毫无疑问,公开食品药品追溯体系的建设,反倒凸显出阿里健康的这一优势。
之前,很多药企抵制药监局强制推行的电子监管二维码,相当一部分原因上是考虑到已经购买的设备,这些设备并不能兼容阿里健康版本的电子监管二维码,且电子监管二维码的运营也需要收费,很多药企药店对这项费用心有戚戚焉,觉得增加了企业负担,不能接受。
阿里健康为此针对性提出,为了使入驻企业的成本降到最低,新平台将完全兼容“中国药品电子监管码”的技术标准,同时为原中国药品电子监管网上的医疗机构和药品企业免费提供入驻新平台的服务。
此外,在未来三年内,阿里健康还承诺免去向入驻企业收取发码、流向查询等基础追溯服务的费用,仅会收取数据存储、接口调用等技术支撑费用。
药企和药店们运营成本的担忧显然该会被打消不少,但对另一焦点问题:“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的忧虑又该如何缓解呢?
显然,无论是谁作为第三方信息技术企业来运营起食品药品监管追溯体系,都要直面如何盈利问题,这么多的运营数据资源如何转化为盈利资本呢?
之前,很多人认为由政府部门或者完全置身于医药行业之外的第三方来运营可以做到公正客观,保证市场秩序。但是药监局表明追溯体系的建立是药企们的责任,而短时间内找出一个愿意且有能力承担这项宏大任务,同时还要置身医药行业之外的第三方也是个大难题。
食品药品监管追溯体系的完善势在必行,但可供药企们选择的余地却不多,无论是选择阿里健康的第三方追溯开放平台还是咬牙另起炉灶,选择行业协会出面组织搭建平台,都必须尽快提上日程,达到药监局意见中提出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