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医药动态实时掌握

浙江部分医院:推广门诊不输液!

发布日期:2015-11-20  |  浏览次数:89865

昨日,浙江省卫计委的官方网站刊登了浙江在线的一则报道称,浙江多家大型综合医院早已经实现了门诊不输液,甚至连区县一级的余杭区人民医院也已于2014年开始正式实行。

同时,据《健康报》近日报道,卫计委医政医管局负责人表示,“在巩固二级以上公立医院抗菌药物管理成效的同时,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范围要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民营医疗机构延伸,实现抗菌药物卫生管理工作全覆盖。”

该负责人说,今后几年,国家卫生计生委将不再出台新指标,而是继续以门诊(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抗菌药物使用强度、I类切口手术预防性抗菌药使用率等核心指标控制为抓手,真正把工作抓好、抓实、抓细。

浙江邵逸夫医院21年门诊不输液

浙医二院自2012年以来对门诊取消输液做了规定,门诊诊间系统由IT软件控制不能开立静脉输液医嘱,门诊药房禁止发放各类静脉注射制剂。

浙医二院医务部主任张秀来介绍,对大多数门诊患者来说,门诊输液并非必需。对于需要输液但又无需住院的患者,浙医二院在急诊室二楼设置了一间十平米左右的小型急诊输液室。“医院工作日平均门急诊量1.3万人次,急诊输液仅100人次左右。”

而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从建院之日起,就不设置门诊输液室。这是邵逸夫医院在建院初就引进的美国先进管理模式之一,至今已坚持了21年。

浙医二院余杭分院成为全国首个实现门诊不输液的基层医院

除大医院外,浙医二院余杭分院(即余杭区第一人民医院)也于2014年12月1日正式实行“门诊不输液”,成为全国首家实现门诊不输液的基层医院。把这项理念带到基层医院的是当时浙二派驻的执行院长徐翔,他曾担任过浙二的门诊部主任。

徐翔解释:“药液看起来是一瓶透明纯净的液体,但是里面包含了很多微粒,这些微粒进入人的血液里,可能会造成堵塞,时间长了会造成供血不足、末端坏死、缺血、血栓等情况。”

医务部主任张秀来告诉记者,门诊不输液实施前,余杭分院工作日平均门诊量约3000—4000人次,但日输液人次却高达300—400人次;实行门诊不输液后,日输液人次得到了很好的控制。浙医二院也将逐步向全省近十家协作托管的分院推广门诊不输液。

多部委将联防抗菌药

卫计委医政医管局负责人表示,近年来,我国的医疗机构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制度逐步完善,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得到了一定控制,医务人员用药行为进一步规范。监测点监测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降至41.3%,较2010年降低21个百分点;门诊处方使用抗菌药物比例降至10.1%,较2010年降低6个百分点;抗菌药物使用强度较2010年降低了41%。

这位负责人指出,“我国临床用药的品种多于欧美和其他亚洲国家,抗菌药物是美国的3倍。用药总费用近年增幅较大,全国770余家监测点的用药总费用从2010年到2013年增长近1倍,超过了全国卫生总费用的增幅。”除此之外,在一些农村、基层地区,过度使用抗菌药物、激素、维生素和大输液的“三素一汤”问题仍较为严重。

下一步,我国将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对抗菌药物的管理:

1,要继续完善我国医院内抗菌药物应用管理网络。加强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学科建设和感染科医师、临床药师队伍建设,提高抗菌药物应用指导的专业性水平。加强检验科学科能力和队伍建设,开展药敏试验和细菌耐药监测工作,提高抗菌药物选择合理性。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完善医院感染管理有关制度,有效控制耐药菌感染,减少抗菌药使用。继续提高医务人员用药水平;加大对公众的教育,引导树立正确用药观念。

2,要考虑药物研发、生产流通,以及农业、渔业、养殖等各个领域,探索建立纪检监察、药监、工信、农业、教育、科技、宣传及新闻出版等多部门联合机制,充分发挥各部门职能。他介绍,目前,国家卫生计生委已与国务院相关部门商定,准备成立应对细菌耐药联防联控工作机制,从而形成合力,创造良好的合理用药内外环境,全流程推进合理用药监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