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赛柏蓝 特约撰稿:苗兴朝、孟庆远
“集采”是政府控制药价的主要手法,为的是给医疗机构和患者提供合理的低价药品,政府为此还出台与之匹配的系列制度,如公立医院年度药品预算支出不超过业务总支出的25%-30%、药品采购不低于上年度药品实际用量的80%、药占比30%以下、零差率销售等,为了挽救低价必须药品的充足供给,政府又收回定价政策,但卫计委又发出指令,公立医院“不准二次议价”,这究竟是为什么?
国办发【2015】7号文提出“按照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要求……坚持以省(区、市)为单位的网上药品集中采购方向……公开透明…….量价挂钩……”“有利于降低药品虚高价格,减轻人民群众用药负担;有利于预防和遏制药品购销领域腐败行为,抵制商业贿赂……促进医药产业健康发展”。卫计委的指令与其相辅相成么?
先说“集采”效果。“集采”运行多年,但效果与预想有较大距离,如门诊人均消费及住院平均消费减幅小,增幅仍超过GDP及CPI;“集采”是削减药品虚高价格,给病人提供廉价药品,但它在底层亮相如何呢?
笔者到豫北黄河滩区的8家村室暗访发现,除按要求使用“基药”外,8家村室还在“集采”标价配送企业河南省康恩达医药公司进购同样药品,如:
氟哌酸胶囊0.2g×20粒/盒 标价1.6元 市价1.4元
血栓通0.5g×30粒/盒 标价22.5元 市价20.00元
晕疼定胶囊0.4g×27粒/盒 标价21元 市价18元
一家县级医药公司(配送单位)的部分药品及耗材市价和标价也有明显差距:
昂丹司琼8mg/支 基价17.25元 市批12元
注射氨溴索15mg/支 基价6.15元 市批5.1元
注射川穹嗪80mg/支 基价13.2元 市批11.35元
奥美拉唑胶囊4mgⅹ24粒/盒 基价42元 市批38元
20ml注射器100个/盒 基价0.8元/支 市批0.48元/支
手术包50个/包 基价26.55元/个 市批22.75元/个
(注:以上为同厂家、同剂型的产品,市场批发价和中标价的不同。)
这可能就是村医暗中到医药批发公司进购市价药物及医院激烈反对“不准二次议价”指令的原因所在。
在某县村医“基药”供给季度会议上,对村医提出为什么标价高于市价,该县卫生局负责人解释说,“集采”经费、人员福利补贴、物流配送费用等均需“加成”,还说“集采”没有“量价挂钩”。
真是如此么?
“集采”是政府机构,国家明确指示“集采”经费必须由政府负担;另外,80%药品由公立医疗机构销售,足以与医药公司抗衡,量不够大么?若真的量价没有挂钩,“集采”还有什么作用?
再说二次议价。可以说二次议价是许多公立医院对“集采”标价的否认和医药企业开拓供给渠道、增加销售和实力品牌诚信的市场手段,既然医药与医疗机构都愿走这条路,说明二次议价有现实意义和价值。
一家县级医院负责人对“集采”高价和“不准二次议价”持反对意见。他说,标价高于市价,药占比达不到,政府补贴受影响,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升高)不到位,医院收入利润低,病人消费降不下来,自己失信,形象受损,医院运营困难,发展受影响。
乡村诊室也是药品的销量大军,“药占比”几乎是90%以上,但基药标价高,即便是零加价销售,价格也高于药店,身边乡亲不愿接受,为了声誉也为了生存不得不暗地到医药公司进购市场低价药品,他们说,村室“基药”名存实亡!。
基层病人更是生气。“基药”标价高,医保报销比例上不起,门诊、住院消费逐年增长,“看病贵”继续存在,且逐年增高,参加新农合还有什么意义?特别是医院为压低药占比,除了做检查化验,少开药或不开药,一样的支出,不如到个体诊所看病!
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的设计和用意是好的,但其“集采”结果及享受群体所持反对态度足以证明其中蕴含一定的畸形运作,有企业家“传经送宝”,“其它市场营销环节多、消费多、难度大,但只要拿下“集采”就能稳坐钓鱼台!”这不能不说与“集采”中标价格高有一定关系。
因此,“不准二次议价”不禁让人猜想:莫非它在为畸形“集采”护短?
暗访数据事实证明,“集采”存有一定的操作问题,需要整顿改进,而卫生医疗行业和医药及其终端对“二次议价”的认可,说明二次议价有它一定的存在价值,值得关注和探索。
笔者认为,国家应对“集采”进行严格监管和整治,不能用畸形操作来为公立医院招标采购药品,必须“按照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打破体制观念,从管办分开角度出发,建议公立、股份、民营、私立等形式的医疗机构一起用完全市场化的竞争,按照医疗医药双方自愿原则,准许支持“二次议价”,使药品价格更公平合理,符合社会需要,也许对医药、医院及病人及医改的推进都有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