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青年网报道,近日,一位“草根”药改行家的举动撕开了药价的“神秘面纱”,70多万种药品零售价、出厂价的比对清单被其在网站上公布,部分药品的价差高得令人咋舌。
据悉,在该网站上,共列出含70多万种药品零售价、出厂价的比对清单,同时也列出了药品名称、规格、剂型以及生产厂家。涉及的品种不仅是国产药,进口药也未能避免。
经查询发现,其中有不少药品的零售价是出厂价的七八倍。例如,一款头孢尼西注射剂,每支0.5g的规格零售价为32.8元,而出厂价仅为4.9元。有的价格差异大得超过10倍,甚至百倍。如一款盐酸羟甲唑啉滴眼液10ml零售价显示33.3元,而出厂价仅为2.3元。对于进口药品,甚至列出了成本价(含人工研发等费用)。
且不论这些价格数据来源,这样透明的列出价格,对于行业和药企来说,是好还是坏呢?
相信报道一出来,共公众肯定是一片哗然。你这些药底价这么低,卖这么贵,怪不得这么多药企都发财了。可是,大家又何曾想过,卖药不是卖菜,药品有其特殊性。
上次人大,广西某药厂女老板语出惊人,声称九成药品都有降价空间,价格砍掉一半毫无问题。一时间,药价虚高的话题再度被推到医药改革的聚光灯下。
今年7号文出台以来,各地陆续开展的带量采购、“二次议价”已经将众多药企们折磨的疲惫不堪,目标只有一个:降药价!可是回过头来想想,为什么近年来“救命药”出现一夜之间断货的现象屡有发生?如果像大家所的底价都这么低,零售价都这么高,不见得有任何理由会断货啊?
这就是医药行业的“生态链”问题。
经过近年来各省药品招标的价格打压,许多药品价格已经到了企业几乎不能维持生产的地步。加上新版GMP改造,许多原料国内稀缺,进口原料药价格高,直接导致生产成本上涨。
如两块多一瓶的甲亢患者救命药——甲硫咪唑,近两年常常全国范围出现“药荒”,患者无奈之下只能用几十块一盒的德国进口药。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由于几乎无利可盈,药厂纷纷停产,导致了“药荒”的出现。
据业内人士透露,医院畅销药品的利益分配格局是:制造商的成本和利润占25%,配送商的成本和利润占8%,公关招标办的费用占5%,公关医院的费用占6%,给医生的回扣占40%,逃税洗钱的费用占12%,医药代表的提成占4%。且不论这些数据的真实性,但可以肯定的是,除了研发、生产、储存、运输、推广的成本以外,药企还要承担很大一部分的费用支出,这也是业内公认的事实。
那么问题来了,药品的底价被赤裸裸的公开了,以后该怎么办?大家就能以底价买药了吗?
不可能!除非,人们认为吃药像吃饭一样简单。
面对如今成本上升,各种平民救命药、大输液的价格却没法涨,还要经历招标杀价一降再降,现在还“无辜”被曝光底价。如果相关部门一味地以降药价为目标,换来的要么药厂停产,出现“药荒”;要么药厂以次充好,绞尽脑汁想其他方法压缩成本。不管怎样,最终受害的还是患者。
来源:赛柏蓝 作者:半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