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医药动态实时掌握

卫计委还坐得住吗?

发布日期:2015-08-27  |  浏览次数:61086

来源:新医改评论 作者:戴维

在上周举行2015中国医药企业家年会上,对于药价改革的政策方向,来自政府部门、协会和药企的有关人士在论坛上针锋相对,可谓擦枪带火。一时间,主导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的部委成为众矢之的,在重压之下搬出“国办发文”的高压挡箭牌似乎要平息这场“战火”。

观者自清,每个人心里都有自己的小九九,但真理必定是真理,改革若继续在糟粕中前行,怎能有出路?再者,把糟粕整个型、拉个皮,就不是糟粕了?

镜头一:皱起眉头

导火索:政府用管制解决管制是不可能的

发言人: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副会长牛正乾

有哲人说过,当问题出现的时候,不能用曾经制造问题的办法去解决它。由于管制不当造成的问题,试图用更加严格的管制去解决它,这不仅无益于问题的解决,甚至是根本不可能的,反而会造成更多的问题。30多年前的中国农村改革,放开搞活,让农民自主决定生产经营,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只用了短短几年时间,就解决了长期没有解决的吃饭问题。是制度创新,激发了亿万人的创造力,也改变了亿万人的命运。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使市场在粮食资源配置中发挥了作用。

镜头一:有点坐不住了

导火索:不能用政府招标定价取代市场形成价格

发言人: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王东进

政府对绝大多数药品不再直接定价,就是把定价权交给市场,政府包括政府的相关部门是市场的监管,而不是市场的主体。如果直接招标药品就是深层错位,就是越俎代庖,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就不可能形成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镜头三:有口难辨

导火索:市场形成价格,政府手不能申得太长

发言人:国家人社部社保中心医疗服务管理处处长段政明

药品从企业到患者手上包含两个环节:药企卖给医院,医院开给患者。第一个环节是药品的自然属性,用于交换的商品。第二个环节是药品的社会属性,要保护参保人员的用药权益。药品从企业到医院是纯粹的市场交易环节,交易的主体就是药企和医院,其他任何组织和个人在不具备主体地位的情况下要参与价格的形成都是手伸得太长。药品的社会保障功能,涉及方很多,政府、医保、卫生、药企、患者代表。我们共同来协商如何让参保人员公平合理获得这个药品。

镜头四:逃之夭夭

导火索:招标,还要重演发改委的教训吗?

发言人: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会长于明德

一个本来体现公平、竞争择优精神的药品招标采购的政策实行16年了,由于少部分人权力和欲望的膨胀已经扭曲得面目全非。因为16年前我参加过这个稿子的起草,稿子现在拿出来看和现在的现实十万八千里,面目全非,充满了歪理邪说的各级招标部门的种种规定多如牛毛,花样繁新的政策频出,企业应对这样政策不确定性苦不堪言又很无奈,走偏了的药品招标政策祸害了一个好好的健康产业自身不健康。我们呼吁那小部分借助政府招标的名义膨胀政府权力,还不放手不收敛的人识大体、顾大局,还要洁身自好。不放手不收敛是王岐山的话,不是我的话。

中央、国务院三令五申要求简政放权,减少事前审批,加强事中事后的监督,而药品的买和卖本身就是市场交易的微观经营活动,招标不买药不卖药,不付钱也不承担责任,为什么它事事都要管呢?政府不干预招标,只是加强检查,难道不可以吗?非得要制定审批招标入门价,审批招标目录等等,非得要制定这些吗?招标中寻租腐败案件频发,全国究竟有多少干部因违法违纪落网?太多了,恐怕一时还很难统计清楚。我记得仅湖南省招标腐败一个案牵出来的药监、物价、卫生、社保等部门一共有22位官员,这是一个十分惨痛的教训,难道其他省还想重演吗?

镜头五:新生疑惑--药企到底是怎么想的?!

导火索:计划经济的管控思维让企业很累

发言人:康恩贝董事长胡季强

我个人在医药行业干了30多年,我觉得我们经历了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经历了市场经济25年,但是医药行业,或者医药大健康行业,或者医疗医药行业,是目前为止政府的权力,或者原来计划经济的一些思维还深度介入的行业,这个行业远远没有市场化。我们政府部门很多做事情的方式还是按照过去计划经济的管控思维在做,这是我们的一个环境。所以搞了那么多年,我们企业感到越来越累,对自己的发展前景越来越疑惑。

最后,借用参会的一位处长发言中的一段话作为结束--十年前你在电脑上如果是一条狗你只要会打字,没有人知道你是条狗,但是今天你会打字,你是一条狗,你就是一条狗,为什么?因为你在打字的过程中,你在跟社会交往的过程中,你在购买的产品中,狗只能买狗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