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特约观察家:戴绪霖
据有关媒体报道,2014年年末召开的全国物价局局长会议决定,我国药品价格将全部放开,药品价格有望迎来市场化。在个人看来,现有药价管理模式确实不够理想,也坚持认为,药品价格应该放开,不能由不相关的物价部门确定,而应“谁买单谁做主”,由买卖双方讨价还价确定,但前提是市场有效。
我们都知道,市场交易过程中,如果一方无法获得正确的市场信息,交易就不可能正常进行,欺骗必然随时发生。药品是一种治疗和调节身体的手段,合理使用才有价值。个人难以全面掌握大量的药品知识,基本上不可能自行选择处方药并正确使用,所以不可能像买衣服一样自行采购。
经验表明,竞争性的医疗保险机构,是解决医疗市场信息不对称问题的有效手段。竞争性医疗保险机构要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必须一方面搞好医疗服务,吸引投保人投保,一方面要降低医疗采购成本,增加利润,唯一出路就是帮助投保人购买性价比好的医疗服务,包括以合理的价格采购药品,并监督医疗服务提供商和患者(即其投保人)正确使用。
非竞争性的官办医疗保险机构或政府机构之所以难以完成这一任务,原因在于这中间缺乏直接的利益诱导。当然,相对于投保人自身,医疗保险机构不可能比投保人更清楚自身的身体状况,为了防止只有健康风险高的人投保,减少另外一种信息不对称对市场的破坏,建议强制全体国民均应参与保险,或由国家为所有人购买保险。
例如,大家都应有个切身体会,就是同一个办公室的同事得了流感,大家都会紧张,原因就是流感会传染,所以,同事的流感不是同我们不相关的事,这也就是所谓的外部性。药品研发、使用过程中充满了外部性,如抗生素的使用等。当某个医疗保险机构的投保人分布在几乎所有的人群中的时候,外部性就也必然是其相当关心的问题。这其中,国家的责任也是相当大的。当国家尽量为全体国民、特别是困难人群提供了医疗保障的时候,整个国家的医疗效率就会大大提高。
另外就是用药人群非常少的孤儿药,以及像禽流感、埃博拉之类使用概率非常少而对人类生存又极为重要的药物,即使允许高价(事实上这几乎是不可能的),药品研发、生产企业也很难通过正常市场行为实现盈利,政府还是不能一个“市场”了之。
基于以上原因,在听到物价部门将放开药价的时候,个人感到非常突然,因为如果在市场有效性问题没有解决之前,单独放开药价,情况肯定会越变越糟糕。尤其是据说率先放开的是血制品、专利药、疫苗。相信大家都清楚,血制品、专利药、疫苗这三者,恰恰归属于市场信息透明度较低、信息不对称最严重的部分。个人认为,即使真的要放开,也应先从消费者比较熟悉、信息不对称情况相对较少的非处方药开始,特别是乙类非处方药。
笔者相信,充分竞争市场肯定比政府管制有效,但如果不解决信息不对称等市场失效问题,贸然放开“管制”,肯定不会有什么好结果。个人在此呼吁,不要让药价改革单兵独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