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8月,我省推出了一张“不输液清单”,列出53种不需要输液治疗的常见病。四个多月过去,曾在国内产生巨大反响的“不输液清单”效果如何?昨日,省卫计委公布了一组数据,全省县级以上医疗机构输液率明显降低。其中,门诊输液率下降9.55%,急诊输液率下降16.14%。不过,记者采访发现,输液效果好的“偏见”在很多患者中仍然存在,医患关系因此受到考验。
现象1:持“偏见”患者仍不少
虽然“不输液清单”已实行四个多月,但仍有一些患者持有旧观念,认为输液效果好,并执意要求输液。
“推行不输液清单后,业务量明显下降了。”合肥庐阳区卫生服务中心葛医生告诉记者,很多社区居民感冒发烧、腹泻都会来输液,每天约有30~40人,但对输液进行控制后,每天也就十来个患者输液,“病人还是一样多,不用输液的都直接开药。但有些不听劝的,到我们这里不能输液,就去私人诊所。”
记者从省第二人民医院了解到,去年8月以来,该院输液量也下降不少。“原来每天有200多人输液,现在一天也就50~70人。”该院急救医学科主任医师管建国说。
“经过解释,大部分病人都能接受,只有少数患者难以接受,要么离开医院,要么会做出一些极端行为。”管建国说,前段时间,该院急诊接诊了一个胃肠功能紊乱的女孩。她只是吃麻辣烫吃坏了肚子,并无大碍,但她男友要求医生立即输液。遭到拒绝后,女孩男友一度情绪激动。“最后他带着女孩离开,说去别的医院输液。”
现象2:儿科要求输液的最多
“执意输液,最多的是儿童患者。”管建国说,到急诊来的患儿情况相对较危急,家长也十分紧张。如果不给输液,一般家长情绪就会很激动,“有时候一家好几口会围上来理论,问为什么不给输液。”
在省儿童医院接诊的患儿中,也有一些家长执意要求输液。“大概六七成家长会理解,但有一些家长不听劝。”省儿童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华山说,去年11月,他曾遇到了一个不听劝的家长。“当时患儿是普通的呼吸道感染,发热并不高,病程也不长。”当时他给孩子开了一些口服药,但孩子爸爸却说孩子吃不下药,必须要输液。
“孩子感冒发烧,90%是病毒引起的,而非细菌感染,但很多家长并不这么认为。”安医大一附院儿科主任王亚亭说,正常感冒,不管用不用药,病程都需要3~5天,家长不见孩子病情迅速好转,就会着急,要求医生用药、输液。
探讨:输液率还有下降空间
“考虑到医患关系,如果患者执意要求输液,还是会让其先签字,再输液。不过,输液的药物不能违反用药原则。”管建国说,“不输液清单”本是好事,但执行过程中却有很多医生和患者沟通困难,患者不信任医生的情况仍很普遍。
虽然输液率在短期内有所降低,但还有很大的下降空间。“从目前数据来看,输液率还可以再降。这需要医患双方转变观念,找到平衡点。”管建国说。
记者了解到,为了降低门诊急诊的输液率,省儿童医院计划尝试“控制输液比例”的方法,对医生每天输液量进行量化控制。
“控制输液率不能用一个标准。”华山表示,科室不同、病情不同,加上每天病人的随机性,这套标准应该更科学,合理地控制输液。
卫生专家则认为,想要降低输液率,医患需要“双向配合”,一方面老百姓要有正确的卫生常识和知识;另一方面,医院和医生应该提高诊疗能力,提升服务水平。这样既能减少“偏见”,也能让输液率下降。
□相关链接
输液是最危险的用药方式相比口服和肌肉注射,输液是公认最危险的用药方式。
据了解,输液虽然见效快,但发生不良反应比率高,更重要的是,输液的药物中有6成以上是抗生素药物。抗生素用得越多,产生耐药的可能性就越大,直接后果就是某种抗生素对治疗感染疾病不再有效。
因此,主动要求输液对自身健康并无好处,应尽量遵守“能口服就不注射,能肌肉注射就不静脉注射”的用药原则。
门、急诊无需输液治疗的常见病多发病(部分)
内科
1.上呼吸道感染:普通感冒、病毒性咽喉炎
2.急性气管支气管炎,体温38℃以下
3.肺结核(播散型肺结核除外)
4.无并发症的水痘、流行性腮腺炎、风疹
5.高血压亚急症
6.轻度结肠炎
7.急性膀胱炎
8.无特殊并发症的老年痴呆、面肌痉挛、运动神经元疾病、多发性抽动症、睡眠障碍、焦虑、抑郁症、偏头痛
9. 癫痫(癫痫持续状态、癫痫频繁发作除外)
外科
1.轻症体表感染(无发热,血象正常)
2.轻度软组织挫伤
3.老年性骨关节炎
4.闭合性非手术治疗的四肢骨折
5.慢性膀胱炎
6.慢性前列腺炎
7.急性鼻炎、各类慢性鼻-鼻窦炎、过敏性鼻炎、急性鼻窦炎无并发症者
8.急性单纯性咽炎、慢性咽炎、急性单纯性扁桃体炎
9.急性喉炎(重症除外)、慢性喉炎
妇科
1.慢性盆腔炎
2.慢性子宫颈炎
3.无症状的子宫肌瘤
4.阴道炎、外阴炎
儿科
1.上呼吸道感染:病程3天以内,体温38℃以下,精神状态好
2.小儿腹泻病:轻度脱水可以口服补液者
3.毛细支气管炎:轻度喘息者
4.手足口病或疱疹性咽峡炎:无发热、精神状态好,血象不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