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有消息称美国百时美施贵宝(下称“施贵宝”)公司在中国正大幅裁减医药代表,涉及人数达上千人,其中也包括总监级高级管理人员。
尽管在全球有超过54000名员工,不过接近施贵宝公司的人士透露,在中国的主要生产、销售企业——中美上海施贵宝制药有限公司的员工总数不过2000人,如此可见,上千人的裁员规模影响很大。
尽管施贵宝表示此次裁员为转型需要,不过有分析人士指出,在中国政府大力打击医药贿赂的背景下,施贵宝裁减医药代表,甚至可能将销售合规风险外包的营销模式转型,这在中国的外资制药企业中很具有代表性。
转型“牺牲品”
对于裁员一说,施贵宝并没有否认,该公司还承诺,将努力把对员工个人的影响降到最低,同时,公平对待所有受影响的员工,以及遵循适用的中国法律。
据了解,施贵宝是改革开放以后最早进入中国的外资企业之一,也是第一家中美合资制药企业。1982年,该公司即与上海医药(集团)有限公司以及中国医药对外贸易总公司共同投资成立上海施贵宝制药有限公司,目前总投资额已达6628万美元。
以施贵宝的说法,大规模裁员是基于公司的转型需要,施贵宝企业事务部经理陶锡萍回应表示,该公司“作为转型的一部分,正在不断评估什么样的组织规模和架构是更好的”。
根据施贵宝公司最近公布的全球战略,该公司正在放弃糖尿病市场,转攻肿瘤药物和“罕见病”市场。2013年12月,施贵宝宣布了重大战略调整:以41亿美元的代价将两公司糖尿病合作项目的权益全数转让给阿斯列康,此举使其收回在研发糖尿病药物上的数十亿美元投资。
不过除了上述显性因素外,外界也猜测施贵宝在销售团队上的“大手术”也与当前的医药行业政策环境相关。自从2013年7月葛兰素史克爆出贿赂丑闻以来,多家国际知名企业受到调查,一年多以来,监管部门对医药代表贿赂的打击力度并未减弱,导致外资、内资医药企业纷纷大幅度减少产品推介会,推广活动变得更为隐秘:“医药代表”这个外资企业的“舶来品”在中国市场上日益成为一个敏感的职业。
“一个说法是,一些国外公司正在考虑今后是否将销售委托给第三方公司去做,自己只做生产、研发、技术支持以及学术讨论,这样以后再出现贿赂事件跟自己没关系。”一位资深医药行业营销负责人说。
医药代表的去留
“政府已经表明了在打击医药贿赂上的强硬态度,医疗市场事关民生,往往都是总理亲自来抓,可以看到国家未来改革的力度。”一位医药咨询行业的分析人士说。
正是由于政策打压力度的日益加码,也迫使一些企业来寻求一些可持续性的解决对策。有行业人士表示,外资医药企业为了适应国内的医药市场环境,也可能还会衍生出其他的营销模式。将销售外包只是外资营销模式可能发生的改变之一,不过目前外资医疗企业还没有出现将药品销售完全转包给第三方的明显的例子。另一个可能的方式则是,取消医药代表,今后只招聘医学专员,只进行学术传播。
两者之间的区别何在?一位业内人士指出,“从定义上看,医药代表最终是要销售产品的,他们业绩要与销售挂钩,而医学专员是传播药品知识的,并没有销售职能。”
不过,业内人士指出,上述转型方向尽管可行,却难以实施。他认为,从国外到国内,医药公司推广药品都是靠医药代表,如果实现销售模式的变革,需要一个过程,不可能说转就转。“而且,药品销售再怎么变,也是需要人去做工作,这个没有办法改变。”
而归根结底,医药腐败的症结并不在于“医药代表”或者“医学专员”的称谓变迁,有业内观点认为,中国医药代表对医生普遍行贿的现象,根源并不在医药公司身上。国外医药推广药品也是依靠医药代表,不能说没有贿赂现象,但是远没有像中国这样习以为常甚至肆无忌惮。
“在国外,医药代表只要做得专业就能做好,但是在国内不一样,你就是再专业,不给回扣也不行!这是国内的环境,真有点像‘逼良为娼’。”一位行业人士这样感叹。
“在国外,医生都是高收入职业,因为医生成本比其他行业高。医生要培养至少6~8年,期限要远远长于一个普通大学生。即便参加工作,一个硕士或者博士学位的医生还需要当至少3年住院医生,才有可能成为主治医生,那就是至少要学习10年以上才能独立工作。”业内人士认为,高门槛保证了医生质量,也让医生的高薪实至名归,确保了“高薪养廉”。
薪酬不合理的根源则在于国内医疗行业没有形成真正的市场竞争,医生的价值无法正常体现。“国内医疗的主体是公立医院,基本上所有医生都是由国家支付工资,薪酬何谈市场竞争力?只有民营医院能自由招聘公立医院的医生,形成和公立医院分庭抗礼的市场,自由竞争才能解决医生的价值问题,而实现了这个前提,医生才能拾起自尊拒绝‘红包’。”业内人士指出,“这也是医改最大的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