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福建三明市医改的一系列举措,让三明医改名声大震。而三明率先实施医生院长年薪制,也成为医生们关注的焦点。实际上,截止今年,三明医改实行已经将近三年,三年中,三明医改究竟给我国的医改以及医药行业带来哪些启示和冲击呢?在26日举行的2014中国药品流通行业年度大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朱恒鹏给出了相关的数据解答。
福建三明,一个拥有三百多万人的地级市,在医改前已经连续出现了两年的医保赤字,而在医保现赤字并不稀奇的今天来说,医药领域不断爆发的丑闻则加速了三明医改的进程。据了解,在实行医改前,三明已有八位院长因贪污腐败连续被抓。可以说,这两个因素是三明医改进行的关键。
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公共政策研究中心显示,三明医改前的2011年,22家医院药品收入占比为47.29%。经过两年改革,2013年,三明22家医院医药收入才20.09亿,占比28.21%。而医务性收入却增加到14.42亿,占比为71.79%。我们可以看到医院医药收入下降了近30%,医务性收入有所上升,这似乎也在表明,三明医改的成效显著。
三明医改何名声大震,得益于其中三条重要的改革内容。
首先,三明医改允许药品二次遴选二次议价。这项内容明显违反了中央主管部门的政策,将二次议价直接由暗转明,搬上桌面,而其中的192个高价药在医改之初便直接被砍掉,这也是导致医院医药收入占比降低的关键之一。药品“基准价”是发改委今年工作重点之一。 作为“医改明星”的三明市在10月份时也表明将试点基准价,而这一价格制定标准是以“国产仿制药的最低价为标准”。
而短短的两年间,医疗价格平均为何出现翻了一番的现象。朱恒鹏表示,这是三明医改中第二条“显著提高医疗服务价格”的直接结果。
三明医改中的第三条,也是医生薪酬透明化的关键。三明参照国际上通行的惯例,按照高于社会平均工资的3-5倍支付给医生,目前已经达到3倍水平,让医生的劳动得到应有的报酬,使他们生活的更有尊严。2013年,三明医生的最高年薪,包括学科奖励可以达到39万多。
尽管从数据上看,三明医改中“砍药”以及提高医务性收入使得目前医改呈现良好的局面。但朱恒鹏认为,三明医改损害了医药企业的利益,医院医药收入的占比下去了,然而药企的销售额也下降了,据业内人士表示,三明医改之后,当地的药品零售下降近一半之多。假设全国都推行三明医改,那么可以想象的是,哀鸿遍野将是医药企业的一片惨象。因此,在制订医改政策的同时,绝不能将医药企业的需求排除在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