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与朝鲜、俄罗斯两国毗邻的中国边境城市珲春市,不少中药商铺里都打出了俄文招牌。一些中医针灸、按摩馆里,也越来越多地出现拖家带口、金发碧眼的俄罗斯面孔。
近年来,随着中国出口商品类型日趋多元,发展迅猛的中国传统医药产业也开始跃跃欲试。其中,不少药商都对地域幅员辽阔、人口基数相对较多的俄罗斯“垂涎欲滴”。
相关资料表明,俄罗斯目前仅有几百家企业生产药品,每年医药市场的销售额约70%来自进口药,只有30%来自国产药。而在俄远东地区,进口药更占据80%的市场份额。
除了俄罗斯本国药品产能无法满足其国民需求之外,一些生产企业还面临生产能力低、生产工艺落后等问题。反观中国却拥有品类丰富的药用资源、众多的知名药企和迅猛发展的医药工业。目前,不少中国药企都开始充分发挥企业自身优势,积极打入俄罗斯市场。
目前俄罗斯已成为黑龙江哈药集团重点出口的国际市场,而山东鲁抗、天津天士力、三九医药及广州医药等企业也已开始涉及对俄外贸业务。吉林省社科院俄罗斯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崔小西说:“实际上俄罗斯健康学院封闭型股份公司早在2007年就开始代理中国医药产品在俄销售。目前该公司已与来自中国苏州、北京等地的数家医药企业展开了合作。”
崔小西发现,“中国造”西药、化药在俄站稳脚跟后,中国的传统医药中药也开始在俄罗斯市场中寻找更大的战略空间。她介绍说,随着俄罗斯国民经济的复苏和稳步发展,俄罗斯政府不久前对其个人医疗保健体系进行了改革,这一举措将大幅提升俄罗斯民众对药品、保健品的需求,呼唤回归大自然、希望用天然药物和绿色植物来治疗疾病和保健的中药产业或许能在其中觅得机会。
有专家指出,因为在原料来源、药效机理、靶向原理等方面长期缺乏循证依据,中国中药此前“走出去”的道路并不平坦:目前,中国尚未有一例治疗性药品通过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的批准;英国也已从今年开始在境内全面禁售中药。世界卫生组织有报告称,“中国的中药出口额仅占全球的3%到5%,不及近邻韩国和日本”。
面对困难和困境,中国中药企业并未屈服,为了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把企业做大做强,许多中药企业走上内部兼并重组之路。据不完全统计,2013年,中国国内药企间共发生并购150起以上,交易金额350亿元以上,而在2012年,虽然并购次数达到230起,但交易金额仅为283.74亿元,单起并购规模还远不及当下。
除去通过兼并重组改善企业产品结构之外,对市场销售额高、临床价值大、市场价值高的中药大品种实现“二次开发”也成为引领中药行业发展创新的另一个重要策略。
在天津市,多个现代中药研发生产相关技术平台相继建立,其中药现代化综合实力迅猛增长;在拥有2790种药用生物资源的“医药大省”吉林省,其先后投入科研经费1.66亿元人民币,带动企业投入19.5亿元人民币,支持了64个医药大品种开展二次开发。2013年,这64个品种实现销售产值近200亿元,投入产出比为1:9。
前不久,俄罗斯政府相继出台《俄罗斯联邦到2020年卫生保健发展纲要》、《2020年前俄罗斯制药企业工业发展战略》,其中提到鼓励国外企业投资建厂和技术转移的相关事项。此外,俄罗斯领导人也曾公开表示支持跨国医药公司在俄进行投资建厂,并建立人才队伍。
有数据显示,俄罗斯医药市场的价值预计将从目前的250亿美元左右增加到2020年的750亿美元,这让俄罗斯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成为多国药企“拼杀”的一个主战场。
崔小西说,与西方国家相比,俄罗斯人心中的“绿色和天然”观念也更为稳固,中药企业只要做好充分的市场调研,增加风险意识,充分熟悉俄罗斯当地政策、法律和人文环境并重视产品的质量,就很快会在俄罗斯医药市场树立良好的民族品牌和信誉。
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副会长段继东表示,在中药企业实现并购重组之后,他们很可能会以俄罗斯为“突破口”,走向类似于辉瑞、赛诺菲安万特等国际医药巨头那样的跨国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