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医药动态实时掌握

福建三明开启药品“基准价”试点先锋

发布日期:2014-09-04  |  浏览次数:93782

酝酿多时的药品“基准价”终于有部分地方开始试点,记者周三获悉,“医改明星”福建省三明市再度成为基准价试行的急先锋,国产药品“进口替代”进入加速通道。

三明市医保基金管理中心8月底向其各县管理部及定点医疗机构下发通知,对第一批住院进口药进行限价结算,即按照同类型国产药品限价,进口品种超出限价部分的基本医保统筹资金不予支付,从9月1日起开始执行。这一规定实际上就是“基准价”雏形,利用这一机制让药企主动开展价格竞争,而对于外资药企来说,则为致命一击,其将要面临“价”与“量”的权衡。

其实,发改委从去年年底就已经在逐步探索药品价格形成机制,提出“基准价”这一概念,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医保支付价格”,即通过对药品实施定额医保支付,超额患者自付的管理方式,让药企主动开展价格竞争,形成更为合理的药品价格。也就是说,医院销售低于基准价的药品,差额归医院利润;而高于基准价的药品,则医院没有利润,由患者自付。例如,同一通用名的药品,外资药品为50元,国产仿制药为20元,而医保对这一品种药品只支付10元。这也成为发改委今年的工作重点。

同时,卫计委也对该项政策表示支持,在7月22日的《完善公立医院药品集中采购工作指导意见》的内部征求意见稿中就提及“探索医保支付基准价格”。但主管医保资金的人社部却对此保留其意见。

值得注意的是,福建三明是今年得到多部委高度肯定的医改明星,在最大程度挤压药品水分、提高医疗服务价格、院长年薪等多方联动的政策强推下,三明的医保结余从2011年负的8000多万一路飙升至2013年的7500多万元,增长幅度高达近200%。业内人士分析,若利用基准价来压力进口药的报销,在医保基金结余上可能还会交出满意答卷。

一位消息人士向记者透露,不单单是三明,广州也可能成为基准价的试点城市,“目前已经形成文件”,但是此前试点的深圳却一直未见其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