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医药动态实时掌握

民营医院资本走到十字路口 估值高泡沫现

发布日期:2014-07-28  |  浏览次数:77706

对于医疗这个政策高度相关的行业,每一波医改的推进都牵动着资本的流向。据清科数据发布的6月中国并购市场统计,生物技术/医疗健康类的并购案例数量位列第一。然而,在达晨创投医疗投资部总经理汤国平看来,越是大家疯狂砸钱的时候,越是要谨慎对待,眼下炙手可热的民营医院投资已经出现泡沫,如何从中发掘值得投资的项目,让他颇为犹豫。

记者梳理民营医院发展思路发现,要么沉淀到基层,连锁化经营,要么发挥专科优势,服务高净值人群。汤国平对南都记者表示,竞争门槛以及规模是他的关注点,对于公立医院“看不上”的细分领域如康复和精神科,民营医院有机会突破。

民营医院资本冷热不均

在医疗健康领域里,稳居投资最活跃的前两位一直是已经完全市场化、企业化运作的医药和医疗器械,相比之下,处于国家卫生管理体制下的医疗机构,可供投资的案例数量远远比前两类少。不过,任何事如同一个硬币的两面,深圳融创投资执行合伙人赵俊峰认为,正因为医疗体制改革滞后,医疗行业呈现一片广阔的蓝海,一旦政府管制逐步放开,潜藏的巨大市场空间将爆发出来。

公开资料显示,近年来民营医院每年以17%左右的速度增长,截至今年一季度末,中国民营医院数量占全国总医院数量近一半。与此同时,也吸引了众多资本纷纷参与。今年1月,高端妇产医院安琪儿获得红杉资本B轮注资,金额高达数亿元人民币。而另一家P E大佬鼎晖创投涉猎范围甚广,除了安琪儿妇产医院,还相继投资了新世纪儿童医院、伊美尔整形美容医院、康宁精神医院等多家连锁专科医院。此外,民营医院的并购潮也一浪接一浪,复星医药、康美药业多家重磅姚企都先后参与其中。

各路资本前赴后继,让民营医院的身价水涨船高,然而,这又反过来让资本却步。南都记者了解到,不少涉及民营医院的投资、并购案例,交易标的都存在估值争议。汤国平对南都记者坦言,“大家都盯着民营医院这块蛋糕,都把钱往里面砸,行业已经出现非常大的泡沫,甚至比当年互联网泡沫还厉害。”一方面民营医院老板在大好行情下不愿降价,另一方面估值太高又让风投犹豫,考虑到日后退出市场获利空间不大,甚至可能会亏本,他表示,现在他选择项目时相当谨慎。

广州爱尔眼科医院C E O高平则认为,如果横向跟发达国家比较,中国民营医院的估值其实不算高,从长远来看,随着市场的开放,民营医院有很大的成长空间,只是在现有的体制环境下,民营医院普遍投资回报较慢,于是显得估值过高。

让资本犹豫的还有民营医院在实际运营中的种种“尴尬”。赵俊峰向南都记者分析,都说民营医院沐浴在政策春风里,但如果没有相关的配套细则跟上,还是难以化作及时雨滋润到民营医院。比如在选择项目时,他们更多考察的是专科医院以及合作医院,而政策配套还没完全解决的外资、港资、台资医院,很少纳入考虑范围;在融资环境方面,他们关心的是,民营医院能否进行融资性贷款,能否通过把土地作为商业用地质押、取得信贷支持等等。“现在地方鼓励新医院采用B T或者B O T模式(政府特许私人机构筹建和经营),但对民营资本要求量非常大,尤其全科医院,投资长回报小,融资上得有相应的配套,才能产生吸引力。”

社区连锁赞弹不一

民营医疗机构仍然面对着诸多“天花板”,如何“轻装上阵”摸出一条与公立医院错位竞争的路子,业内众说纷纭。在北京固生堂创始人涂志亮看来,医疗的投资和创新需要从医改里寻找契合点。

今年医改重点任务备受关注的一点是限制公立医院规模,归根到底,是要改变三甲医院大部分资源服务于常见病的低效模式,让其专注于复杂疾病的治疗和研究,相应地把初级医疗、基本医疗需求逐渐分流到基层,建立分级诊疗体系。涂志亮向南都记者分析,社区医疗机构毛利较低,要有足够多的数量及较高的管理效率才行,从这点上看,适合由社会资本进入。

这也许能从国外的医疗体系发展中得到借鉴。在过去的20年里,美国的综合性公立医院从7000多家减少到5000家左右,大部分资本投向民营的社区性连锁机构,比如日间手术连锁,把越来越多的手术从医院内部转到门诊,节约医院资源;比如医生工作室的连锁平台,日常病都在工作室诊治,疑难杂症、大型手术才由医生带回自己所在的作为医学中心的大型医院。

涂志亮判断,这种趋势会在国内逐渐形成。而固生堂也正往社区模式探索,把几家原有的医保定点机构收购过来作为自己的连锁门店,并请来三甲公立医院临近退休或已经退休的名老中医坐镇门诊。他还告诉南都记者,固生堂不会只局限在中医,未来对仪器设备、检查检验依赖程度较低的诊疗科目,比如高血压、慢性病管理等,都是他们的介入对象。“现在社区医疗的挑战是没有好医生,我们寄望通过多点执业的推行,让三甲医院医生走到社区;多点执业的医生在接诊后把需要进一步检查和治疗的患者又带回到公立医院,真正把社区医疗体系搭建起来。”涂志亮说。

对此,赵俊峰认为,社区医院进入门槛不高,适合初涉民营医疗的企业参与,如今民营社区连锁大多从人们比较好接受的中医调养、保健等领域切入,再逐步过渡到医疗市场,是一条可行的路径;如果医生资源能流动起来,由各个区域的门诊接收患者,然后“因病施医”,形成市场化的医患供求关系,那么这种社区连锁模式还是十分有前景的。

但汤国平有不同看法。他指出,一方面社区医院属于微利行业,社区卫生服务做得越好病人发病越低,民营资本进入的动力不是很大,除非有先发优势,在全国已经占领一定的规模,否则不容易做起来;另一方面,国家正在推行“医联体”,由一个区域内的三甲医院与二级医院、社区医院等组成医疗联合体,或者单个科室之间组成联合体,解决资源不均衡的问题,这无疑让想做社区转诊的民营医院受到冲击,从实际情况来看,能和公立医院组成医联体的民营医院寥寥无几。

“与其做综合性的社区连锁,不如尝试从单个有潜力的细分领域切入。”汤国平告诉南都记者,达晨创投正准备投一家做产后修复的社区连锁医院,分析其前景,随着女性对于自身形象的重视,产后恢复具有较大的市场空间;对于新妈妈们来说,孩子在1岁之前需要经常打疫苗,带孩子去社区医院的同时,容易被同在社区的产后修复服务所吸引;价格上会走大众消费,未来或许还可以纳入医保支付。

不过,这家社区产后修复机构尚未开业,能否做成如设想中规模现在还难下定论。汤国平说,事实上,这类社区连锁的切入口不好找,既要贴近社区需求,也要企业结合自身的优势。

专科细分拿捏宝典

相比仍属于探索阶段的社区方向,风险投资界大多认可民营医院走高端路线。在汤国平看来,在三甲医院和公立社区医院面向的是医保支付的病人,而不愿排长队的高端人群,会选择以服务取胜的民营医院,因此,瞄准对价格不敏感、对服务有要求的自费病人是民营医院的出路之一。像和睦家就是做高端基础医疗的代表企业,目前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都设立了医院及诊所。南都记者了解到,高端医疗一般在具有一定规模之后,会从初级医疗逐步向更广泛专业化的方向发展,覆盖高端人士聚集的大城市。

但能把高端医疗做起来的民营医院毕竟是少数,高平告诉南都记者,高端可不是盖豪华大楼、买先进设备、高收费那么简单,而是要有一套高端的理念和服务,对于大部分并非出身高端阶层的民营医院老板来说,他们未必有能力拿捏准。另外,分析国内的高端人群,除了少数私营企业主以外,领导干部、知识精英占了大部分,他们更多还是享受公费医疗,公立医院也可以给他们提供高端服务。

对此,N E A全球合伙人蒋晓冬向南都记者分析,走不走高端要看民营医院自身的基因和定位,现在很多专科医院的技术门槛并不高,更多依赖于服务。以妇产科为例,其运营成本不低,如果参照公立医院的标准来收费,很难提供差异化服务,这就促使它们走收费更高的服务模式;而如果不在服务上追求差异化,也可以走中低端路线,定位排不上公立医院的外来务工人员,以比较便宜的价格吸它们。

在这点上,爱尔眼科的经验是根据不同地域的特点在定位上有所区隔。目前,爱尔眼科有50多家连锁医院,其中北、上、广集中了比较多的优秀医生,技术、价格跟三甲医院几乎同步,除了服务场景之外没体现出多少差异;但在二、三线城市则走完全平民化路线,收费比当地公立医院要低,容易凭借专科特色脱颖而出。高平对南都记者说:“每一家爱尔眼科在当地可能都不是最大、最强的,但我们胜在铺点广,未来几年会覆盖国内60%的城市,相比之下,公立医院不可能每个地方都开,更不会深入到基层。”蒋晓冬也认同,民营专科的发展不在于把一家医院做出多高门槛,而是看连锁经营的整体水平,把本地化做好。

与此同时,为了避免陷入同质化,部分医院往更“专”的方向走。比如总部设在比利时的爱威白就瞄准小众市场,只挑口腔科里的牙齿美容来做,以牙贴面等几个特色项目树立品牌。爱威白一位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经谈到,凡是做口腔科门诊和医院都是竞争对手,但因为爱威白只做口腔科的一个很小的部分,所以跟他们抢客户的企业就很少。赵俊峰分析,民营医疗市场最终向两级分化,一块向超级细分发展,这里面包括项目的细分,靠一项技术做到行业第一,也包括客户群的细分,按医疗费用区分级别,这都是差异化竞争使然;另一块就是如上述所议走连锁规模,抢占市场份额。

至于下一轮民营医疗的投资热点,美国史带投资顾问、亚洲有限公司执行合伙人董颖看好肿瘤、精神科等专业壁垒较高的专科。她在最近一次医疗与资本的论坛上指出,在中国医疗健康领域存在短期、中期和远期的投资机会,短期在高端医疗和私立专科医院,中期在公立医院的转制以及医疗延伸方面,到了远期,高端医疗和私立专科日渐成熟,会有一些并购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