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目的就是让医生回归到治病救人的角色,而不是充当药品推销员的角色。取消药品加成后,医生的价值必须在服务中体现
第二批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日前启动。根据要求,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医院靠卖药赚钱的日子即将画上句号。
允许公立医院卖药加成15%,本是补偿政府投入不足、保障医院正常运营之举。但在实施过程中,高价药因提成多获得更多青睐,部分医院的药品收入占据半壁江山,有的甚至高达60%-70%。在这种畸形的收入结构中,医院扮演的是“过路财神”角色。因为每卖100元的药,医院只能加成15元,大部分利润被药商赚走了。所以,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目的就是让医生回归到治病救人的角色,而不是充当药品推销员的角色。
取消药品加成后,医生的价值必须在服务中体现。有个故事:一位德国电气工程师修理发动机,他先听了听,敲了敲发动机,然后画了一条线,告知沿线打开,减少数匝线圈。问题解决了,收费1000美元。工程师解释说,画一条线1美元,懂得在哪里画线999美元。医生的诊疗活动是知识、技术、经验的结晶。而我国的医疗服务收费,往往只收了“画线”的钱,而懂得“如何画线”的人的价值却被忽略。
目前,我国公立医院的业务收入以药品、检查收入为主,而真正体现医务人员劳务价值的技术服务收入所占比重过低。也就是说技术服务价格偏低,而各种检查、耗材价格偏高。中医“望、闻、问、切”,只能有几元钱收入。而做上一个磁共振,可以赚七八百元。这样的价格体系,自然会导致过度医疗屡禁不绝。因此,告别以药养医后,医院还在靠以械养医,药商的口袋换成了械商的口袋。
俗话说: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很多医院为了保证医生的收入和医院的运行,往往优先采用利润更高的方法,而不是最符合患者利益的办法。急性心梗静脉溶栓使用率低就是很好的例证。急诊冠脉介入手术疗效优于静脉溶栓,但发病3小时之内两种治疗手段疗效并无明显差异。由于前者手术费用至少是后者的10余倍,所以在各大医院派上大用场。2009年,我国同类人群中静脉溶栓使用率仅为英国的1/6。这无疑是一种很大的资源浪费。
医疗服务价格的调整看似是一件小事,却关系着医改的全局。取消药品加成之后,政府应逐步提高医疗服务价格,优化医疗机构收入结构,提高技术服务收入所占比重,让医务人员的劳动价值得到充分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