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医药动态实时掌握

公立医院改革评价新标胎动 医院将迎评估潮

发布日期:2014-05-28  |  浏览次数:62461

作为新医改的重头戏之一,公立医院改革牵动人心。新医改走到今天,国家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公立医院,高层欲对医院改革如何评价?

日前,记者在采访中获悉,为破解公立医院改革的体制机制问题,决策层将从宏观政策层面推出新政。

5月24日,在由中国医院院长杂志社举办的第二届中国县市医院论坛现场,国家卫计委体制改革司司长梁万年透露:“我们正在研究起草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评价指标体系,衡量改革是否成功,相关文件将于近期下发。”

记者了解到,在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评价指标体系出台后,国家部委还将细致部署有针对性的核心任务,而“核心任务”中的关键一项,是明确区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为合理分配医疗市场资源有效发力。

除了从公立医院层面直接入手推动改革,引入社会资本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管控医疗费用的无序激增,接下来,决策层还将大力推动商业医疗保险的发展。

评价新标准将出台

长期以来,公益性弱化、规模扩张无序化以及医疗机构同质化低水平竞争等问题,贯穿存在于公立医院发展的进程中。

为破解上述难题,国家卫计委正在筹划出台一系列最新的综合改革试点评估细项,以期对公立医院,尤其是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的实效作出权威评估。

根据决策层的规划进度安排,目前国家正在制定新版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评估体系,未来将对1011家试点县医院进行评估。内容包括公益性的实践程度、医药费用的控制程度、医疗机构盲目扩张的遏制程度、人民群众的满意度以及区域健康水平等。

“从改革的角度来说,要最终评判的是系统的绩效是否为最佳。现在的情况是,我国单个医疗机构的效率和绩效都不错,但是系统的绩效却很差,出台(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评价指标体系)要有效解决这个问题。”梁万年表示。

他着重强调,新版评价体系将追求区域医疗系统的最佳绩效,而非单个医院的单体绩效。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公立医院改革分别从城市公立医院和县级公立医院两头并进。全国已经有34个城市分批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

在此基础上,梁万年认为,接下来城市公立医院改革要在城市区域范围内,构建一个有效的服务体系,区分好政府和市场的责任,真正形成分级诊疗的就医新秩序。“同时,城区医疗资源的配置得以优化,公共卫生的功能得以加强,区域内人群的健康指标得到真正的改善,老百姓的医药费用负担真正下降,这是评价改革的几项重要标准。我们正在研究制定公立医院改革的具体实施意见,给这34个试点城市划定目标,包括他们必须要做哪些改革、秉行什么原则。”

而在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方面,今年全国已有超过50%的试点县进行了改革。2015年,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将全部推开。

梁万年直言,此次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的一个核心问题是体制机制的改革,改革成效的判断标准是县级公立医院的公益性是否回归,老百姓的健康问题是否大部分在区域内解决,医护人员的积极性是否得到了调动。

“改革的评价标准不是看医院有多少教授和专家,不是看床位有多少,不是看住院病人多少,而是看县级公立医院公益性的实现程度、政府职责的完成程度、老百姓满意程度、老百姓费用负担程度。这和传统的指标有很大差别。”他说。

区域规划提上日程

在即将出台新政的同时,记者获悉,决策层对政策出台之后的任务部署,亦在同步展开。

上述任务的细项之一,首先是要明确区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准确定位县级公立医院的功能地位,优化区域内以及县域内的医疗资源配置。接下来,监管部门将督促地方将政府办医的职责落到实处,具体则包括基本建设、社会购置、学科建设、离退休人员的符合国家政策的补助等。

与落实政府办医相对应的是,社会办医的政策环境亦将持续放宽,其中包括国家部委对商保发展的支持。

“只有商业医疗保险能够发展起来,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我们的社会力量办医才能够得以健康可持续地发展。”梁万年认为,反过来说,只有基本医疗保险的地位更加崛起,我国的商业医疗保险才能够健康可持续。

特别重要的是,要充分发挥医疗保险对医院,尤其是对医疗行为的监督制约作用。梁万年说,“这是未来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向。”

记者还了解到,接下来,公立医院的改革要以破除“以药补医”机制为关键环节,取消药品加成,以此拉动人事分配、管理、评价等综合改革。

在梁万年看来,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在补偿机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总体来看,一定要遵循"总量控制、结构调整、有升有降、逐步到位"这16字原则,在医院总收入保持不变的情况下,真正把药品、耗材、检查的费用降低,大幅度提升反映医务人员的技术劳务价值,标志就是医院现在的收入结构发生变化。”

权威数据统计显示,现在医院的收入结构中,有60%、70%来自药品和耗材。“要把这部分收入压到30%以下,把医疗服务价格提升到60%以上。医疗服务价格调整是公立医院改革的突破点,其中,增加的费用部分要和医保支付相衔接,老百姓的负担不增加。”梁万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