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药物目录增补的话题近日引起关注。广东省卫生计生委有关负责人3月28日回应称,增补基本药物目录是为了解决基层医院"缺药用"的实际问 题,增补工作依法依规。若有发现在增补工作中有以权谋私、徇私舞弊的,将严肃查处,决不姑息。3月31日,该文出现在广东省卫生计生委的官方网站上。
3月29日,广东省纪委的官方网站"南粤清风"发布新闻,称"广东省第二中医院院长、党委书记涂瑶生涉嫌严重违纪问题,正在接受组织调查。"有 猜测认为,涂瑶生充当引荐人,将负责运作红日药业(300026)独家产品血必净注射液的广东三信药业,介绍给了负责药物政策与基本药物制度的相关人士。
广东基药增补招标中,康缘药业(600557)就有热毒宁注射液、天舒片、大株红景天胶囊和通塞脉片四个独家品种进入。其他如华润三九(000999)的参附注射液、三精制药(600892)的逐瘀通脉胶囊、上海凯宝(300039)的痰热清注射液等独家产品均纷纷中标。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悉,各省纷纷开出了目录单。其中,山东增补216种,江西增补228种、甘肃增补206种、重庆增补205种……
红日的代理模式
3月31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多次试图联系红日药业董秘办,电话均无人接听。其官方互动平台上,关于"血必净基药中标情况"的提问也没人回应。
不过,红日药业于2014年2月27日更新的招商信息显示,红日还在为血必净注射液寻求代理商,要求对方"有药品代理经验,有网络、人脉关系,能够长期合作"。
这次疑似涉事的三信药业正是这样一家代理商,作为医药商业中较为独特的一环,红日、三信、广东省卫计委三者通过一种独特方式联系到了一起。
某上市药企政府事务负责人介绍:"药品销售一般会通过代理商。代理有两种类型,一种就是全国总代,企业产品直接交给他们负责销售,还有一类是区域级代理,负责一个大区或一个省的代理。"
很少有企业能完全靠自己销售所有品种,对一些实力较小的企业来说,把品种交给代理商是增加销售的最佳方式。大企业的核心品种一般会自己销售,以提高利润率,非核心品种也会寻求代理商。代理商有的只负责医院销售端,有的则包揽前期的招投标工作。
两家上市药企向记者表示,他们的核心品种都是自己做推广销售,认为上市企业应该有自己推广的能力。
"但大企业也是会考虑销售成本的,在一个省设立办事处,招人跑市场跑销售,效果往往并不好。"上述人士表示,"办事处负责人如果流动性大,或者投入不足,反倒不如一些当地代理商有实力。他们的接触面广,人脉更好。"
红日药业的血必净用的就一直是代理模式。平安证券[微博]2011年底研报指出,"公司从2010年底,开始整合代理商,要求代理商同类品种中只能代理血必净一个产品;并寻找大规模经销商,通过经销商进一步展开公司学术推广工作。"
上述人士称:"像血必净这样把打标、投标都交给代理商的,只能说明三信这家公司实力很强。红日只需要做好标书,提供GMP等证明文件,完全不用出面。"
这种"实力"就包括在招投标中胜出,使其代理品种进入基药增补目录。三信药业创始于1996年,董事长魏林华在2010年时就拥有了4家公司,在北京、广东、浙江、山东拥有广阔的二甲、三甲医院以及药店资源。
基药增补如战场
红日药业和三信药业费尽心思想要进入的基药增补目录,正是很多企业低调掘金的乐土。
2013年5月1日,新一版的基本药物目录开始实施,新版目录共收录520种药物,较2010版的307种已经有了不少的增加。但有多个省份认为,这些药品不够用。
广东省卫计委的表态是,"由于南北气候、疾病谱和用药习惯差异,307个品种有部分在广东不适用,而广东上一轮增补目录,在品种数量和类别结构上不够完善"。于是在"520"的基础上,2013年7月,广东又增补了278种基本药物,其中131个为中药品种。
各省开出了一张又一张目录单。其中,山东增补216种,江西增补228种、甘肃增补206种、重庆增补205种……虽然卫计委药政司司长郑宏明确要求"从严增补",明确要求开展限制增补的"回头看"工作。但上述医药界人士戏谑的表示:"没有谁真正看一眼。"
各地基药增补中暗流涌动,甚至有企业开出1亿元的天价,求购独家品种的全国总代理权,可见独家增补品种的诱惑力。
由于基药覆盖所有基层医院,大医院要求有一定的销售比例,同时,独家品种定价被发改委"砍价"的压力较小。这样价格高、有销量的品种自然受到了代理商和企业的欢迎。尤其是独家的中药注射液品种,大多排在各省基药销售排行的前列。
各地增补还存在一些特点,如江西、青海、重庆的增补,主要倾向于本省企业的独家品种;广东则较为公平,对省内外企业一视同仁。当然,也有陕西、吉林、湖南等省份明确表示,不再对新版基本药物目录进行增补。
基药增补,尤其是独家品种的增补,俨然成为了利益格局重新划分的战场。
2013年3月27日,红日药业明确对外表示:"血必净主要在二甲以上医院推广应用,没进入国家基药对其销售影响不大。"然而在抢夺增补资格的时候,红日药业却是毫不手软,放弃利益,以近乎"全包"的方式寻求代理商支持。
截至3月31日晚,国家卫计委、发改委等相关部门尚未就广东基药增补一事作出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