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医药动态实时掌握

药企创新当自强

发布日期:2013-12-31  |  浏览次数:65943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中旬在京闭幕,会议全面分析了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并确定2014年中国经济工作的六大主要任务。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关系国计民生和社会稳定的医药行业,如何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实现产业转型优化升级是关键。

以专利构建核心竞争力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衡量一个国家、地区、行业、企业或研发机构的科技发展水平,不仅要看发明了什么、发现了什么,还要善于利用专利来确立自己的主导地位。单有研究活动、科学发现和技术成果,而没有专利作保障,难以立于不败之地。

借鉴发达国家的做法,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创新为核心、以应用为目的,制定促进创新药发展的战略, 已成为业界共识,但目前本土药企和研发机构专利的保护力度仍然比较弱。

笔者检索发现,本土药企或研发机构申报的一些新化合物专利,保护的范围比较窄,甚至仅提出保护几个化合物的权利请求,很容易被竞争对手绕过甚至超越。而核心竞争力的定义,首先就是不易被竞争对手模仿或超越。因此,需要从资金、资源配置和整合上,从人才的专业教育课程设置和在职提高等培养上加以重视和调整,并通过政府和行业导向,最终形成本土药企的核心竞争力。

创新主体和创新联盟

国内外医药行业发展多年的经验告诉我们,必须以医药企业为主体,才能将实验室的科研数据转化成市场流通的产品,将创新成果产业化,必须要以药企为主体,紧贴市场,满足未能满足的临床需求。

但是,创新药研发,尤其是突破性、具有重大进展的创新药研发成功,必须有长期的基础研究为依托。早在上世纪60年代,欧美就曾专门探讨制药产业的经济学, 其中最为重要的特征, 是制药行业对科学基础研究工作的高度依赖性。美国成为全世界专利申请量最大、质量最高的国家,就是源于其强大的基础研究。

而目前本土药企与外企,尤其是与跨国制药百强相比,无论在基础研究的人才、资金或技术上,总体上仍处于弱势,单靠本土制药企业自身难以追赶世界百强,因此,根据我国国情,需要建立以药企为主体的创新药研发战略联盟,以弥补单个企业自身的不足。经济发展水平与我国相近的印度,就是通过这样的联盟,提高了印度制药业的国际竞争力。

打破发展瓶颈

1.加强政策导向

政府部门进行政策引导,对市场大、具有突破性进展、有国际化前景的技术和产品,打造跨地区、跨行业的合作平台;对具有潜力成为重大突破性创新药的应用和基础研究给予重点扶持。对已经上市、临床急需、符合药物经济学原则的创新药,在税收、定价、进入医保和基本目录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

制订政策法规方面,要促进医药院校和科研机构重视成果转化;重视选题对国民经济、区域经济和行业经济的贡献;增加投入产出评定;使应用性科研真正起到为医药经济发展服务的效果。

2.按需培养和选拔人才

一是培养善于经营管理知识产权的人才。根据目前医药专业设置的情况,建议在高校毕业生走出校门后,根据药企不同岗位的需求进行岗前培训。

二是建立新的人才和成果评估的标准与方法。根据创新药研发需要、实践经验和团队合作的特点,进行人才选拔政策改革,改革原来以发表论文个人排名作为唯一指标的人才考评选拔标准和方法,进行面对市场和企业需求的成果鉴定和毕业设计。

3.创造更好的校企合作机制

创新药研发是个系统工程,需要由国家、地方和行业层面来组织和平衡,而创新药研发体系建设的关键就是搭建好能够整合各方资源,协调好大学、研究所、CRO等各方与制药企业之间合作的平台。是否能做到高效地整合资源,也需要制定法规或政策,尤其要保证研发人员的利益得到体现,以便最大限度地积聚正能量。

4.加大海外申报专利扶持

美国制药企业在产品未到、专利先行战略的影响下,很多药企都在海外申请专利,以便获取商业价值最大化。他们通常将专利申请与海外投资战略相结合。美国的一些制药企业几乎在世界各国都拥有数量可观的知识产权,掌控着海外制药市场主动权。本土药企在海外申报专利还较少,需要通过政策扶持,整合资金、技术和人才,使本土药企具备申报更多国外专利的能力。

通过以上举措,建设以药企为创新主体的创新联盟,专利成为药企的核心竞争力,中国才有望建成创新药丰产的国家,成为制药强国。

(中山大学药学院新药研究与开发中心常务副主任 秦卫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