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届政府履职以来,李克强总理已主持召开26次国务院常务会议,有序地围绕调结构、稳增长、促改革推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为经济平稳运行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在改革的大背景下,医药行业结构性调整不可阻挡。如何抓住改革的契机,构建新的战略模式,找到新的利润增长点,将会成为下一轮发展的焦点。笔者认为,医药行业在以下几个方面有结构性调整的可为之处:
并购重组机会多
“集中度”这个提法和做法,是国家完成产业升级,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手段。在集中度这个题材下,大企业迎合了中央政策抓大放小净化市场环境的韬略。所有的利好政策都是向大企业倾斜,越大的企业越受到国家的支持,可以利用各式各样的资金(如研发补贴)和机会,迅速完成整合,完成对小企业的吸附,扩大企业规模和体量,抢占战略高地。
5000家企业分成几个阶段的将被整合1000家?这里有太多的想象空间,有太多的事情可以做,乃至于已经上市的企业它的增长模式都在几年内有所改变。药企数量的改变带来质量的提高,这是结构性改变的成果。企业的优化与被优化,整合与被整合,都是商业契机。
品种结构是关键
一方面,三保合一整合后,作为质量体系完善的大企业更具备竞争力。若基金运用高效,资金规模增大,医保机构可以更科学地统筹,鼓励优秀的、负责任的药企加大药物开发和生产力度,这是经济与社会效益双丰收的良性循环。
另一方面,国家、地方对中药的扶持是行业大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拥有独家品种是调产品结构的重心。从这次基药目录看得出来,国家对中药企业有极大的照顾,本次基药目录中独家药物都是中药产品,国家用这种方式对中药进行了扶持,甚至发展中医药已经成为国家发展规划的一部分。制药企业如何剥离微利产品,加大投入做一些专利产品,提高企业内部的“产品集中度”。
市场的竞争会带来一些产品的淘汰,产业政策的导向也会直接灭掉一些品种。如果把产品入市分成几个入门条件的话,除了政策性的优势以外,企业对于新药来强化自己市场影响力的依赖也是日趋重要。目前崛起的一些企业,莫不是一个优势品种就可以独步天下,贝达就是例子。上市公司只要公示一个新药批件下来,不管实际上销售的得怎么样,股票市场也是马上一片涨幅,由此看出,不但是咱们药圈的关注新品,就是不懂行的市场,也唯新品马首是瞻。
品种结构性的调整,是企业由内而外的调整,是企业可持续性发展的核心基础。这里不再赘述什么是好品种,只需要明确的是,没有配置科技含量高的品种,没有什么前途。全民理性消费时代的来临,首先就是对产品质量和产品科技含量的选择性依赖。
管理创新出效益
人工成本已成为营销中的第一成本,消减这个成本而不让市场受到影响;传统的管理格局其市场反应不是很敏捷,管理矩阵需要做适应市场的结构性调整,企业对于市场、渠道、终端等环节需要提出新工作标准:服务更迅速、处理更快捷、信息更通畅、控制更有力。所有的营销年度规划都应围绕在这几个方面来细化。
营销费用要做调整,人海战术要弱化。与专业公司的合作,分解企业非核心业务的外包。管理团队要集中精力,不要让自己忙于事务(更准确的说是忙于会务)而失去思考的时间。如果管理人员是没有思想没有见解的执行者,那么和送快递的有什么区别呢。
提升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促使管理人员掌握更多先进的工作工具。新的时代,残酷的竞争,需要优化管理人工作素质,优化就是淘汰一些占着位置却没有什么进步的管理人员,特别是那些时间长惰性强的。然后重新组合管理的结构,部门调整、人员换岗。现在各行各业都在强调服务致胜,营销管理中心的服务部门是哪个部门?需不需要重新界定这个部门的职能,内控服务标准服务能力的提高,是整个管理团队的作业能力提高,高效的运营团队带来减员增效的成果。
面对机会,企业可以借助外力更快更早实现梦想,比如借用广告战略,强化企业的高空作业,加大集群式推广投入,来破解传统模式成本上升的危机,打赢现代化营销战役。
市场风起云涌,对决惨烈恢宏,破茧成蝶乘大势,再领风骚几十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