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食品药品监管总局的最新数据,2012年,我国药品批发企业数量由1.3万多家增加到了1.6万多家,零售连锁率仍徘徊在33%左右。
这与2011年5月商务部印发的全国药品流通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目标仍有较大差距。
对此,商务部市场秩序司巡视员温再兴在日前召开的药品流通行业兼并重组经验交流会上表示,并购资金缺口大、办理重组手续繁杂、承接医保资质和跨区域兼并难等是阻碍药品流通企业并购的主要因素。
行业毛利率低
近年来,我国药品流通市场呈现稳定发展态势。
商务部此前公布的数据显示,1~9月份全国七大类医药商品销售总额为1018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6%;直报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为7274亿元,同比增长17%;平均利润为2.1%,比上年同期提高0.1个百分点。
尽管销售数据稳步增长,但药品流通企业毛利水平较低,企业经营压力大,却是目前药品流通业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
这从2012年部分药品流通企业年报中可见一斑:仅有华东医药和桐君阁等少数几家企业的毛利率在10%以上,嘉事堂毛利率为8.83%,国药一致毛利率为8.64%,瑞康医药毛利率为8.01%,英特集团毛利率为5.79%。
对此,与会的浙江省商务厅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药品的不断降价以及公立医院“药品零差率”试点的不断扩大,医药批发企业的毛利率在下降,而并购重组的成本却在不断增加,尽管子公司销售增加,但与投入相比,产出并不理想。
谈及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有业内人士表示,一方面是受政府控制药品流通差价政策的影响,另一方面与药品流通企业经营的规模、品种和业态模式有关,应增加高毛利率品种的经营。
并购资金压力大
毛利率偏低,直接影响了药品流通企业的并购速度。
了解并购的人都知道,企业在并购重组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人力、财力,资金占用大。而药品流通企业存在资金回流慢、应收账款占比较大的问题,并购资金压力大。
对此,河南省商务厅相关负责人表示,药品流通企业兼并重组资金压力大,在一些大的药品流通企业并购项目实施时,巨额的资金缺口成为并购的发展瓶颈,企业融资渠道较窄,资金筹建难度较大。
相比之下,药品流通企业对此感受更深,即便是大企业也不例外。
浙江英特药业相关负责人表示,医药商业企业在产业链中处于弱势地位,由于医院客户应收账款账期普遍长于应付给上游供货商的账期,导致企业资金流紧张资产负债率高。同时,由于投资收益不高,缺乏相应融资政策支持,英特投资并购工作大大受限于资金资源的限制。
国药集团相关负责人也表示,未来国药集团在药品流通及相关产业对外收购兼并步伐的加快,对并购资金的需求会越来越大,资金问题成为制约国药集团战略实施的突出问题之一。
基于此,与会企业负责人期盼,药品流通企业在并购过程中能够在一定期限内享受金融、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同时在建设现代物流基地、信息系统的投入方面获得财政补贴或资助。
除此之外,记者从会上了解到,企业在并购过程中,受到的干扰和掣肘还存在于地方保护、土地问题、职工安置等方面,常常造成兼并重组计划流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