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近3个月10余地食药监管理局重组
一个西红柿多头监管成历史
在此轮国务院机构改革中,最受关注的,莫过于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机构改革。原隶属于卫生部下的副部级单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整合原分属于质检、工商、卫生部门(部分)的食品生产、流通、餐饮环节的安全监管职能,组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升格为国务院直属正部级单位。
3月22日清晨,北京西城区宣武门西大街26号院,没有仪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悄然挂牌;同时,加挂“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牌子,承担国家食品安全综合协调职责。
上述改革意味着已经延续近10年的食品安全分段监管模式走向“终结”。原卫生部副部长(现任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陈啸宏说,曾有人开玩笑,称中国的一个西红柿在农贸市场卖归农业管、在超市卖归工商管、做成西红柿酱归质检管、上了餐桌又归食药局管了,这在国际上绝无仅有,“机构改革后,一个西红柿多头监管的乱象将成为历史。”
7月后各地食药监管机构改革“破竹”
新一届中央政府产生后,通过的第一个机构组建方案,就是国家食药总局“三定”方案;通过的第一个文件,则是《国务院关于地方改革完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体制的指导意见》。虽说是“指导”而非强制,但《意见》还是给出了一个“望地方遵守”的时间表,省、市、县三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机构改革工作,原则上分别于2013年上半年、9月底和年底前完成。
然而,地方食药监局重组,远不像中央国家机关重组,仅是部门和人员的挪移。
食品安全监管的具体执行者、检测设备,本散落在食药监、质监、工商、卫生、甚至经贸(经信委、商委)。在基层,很可能一个处室、一个工作人员、一台机器,都身兼数职。此次职能整合,机构重组,势必涉及同级行政部门,事业单位之间人、财、物(资产)剥离、划转等复杂问题,涉及部门利益,编制,甚至很多工作人员的晋升前景。
至6月30日,省级食药监机构改革“原则”时间表最后一天,青海、甘肃两省同日挂牌组建新的省级食品药品监管局。此前,也仅有上海组建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进入7月后,各地食品药品监管机构改革开始“破竹”,陕西、吉林、山东、安徽、河北、北京、四川、江西……记者梳理发现,过去3个月里,有10省(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陆续重新组建,正式挂牌成立;另有河南、湖北、山西、内蒙古、广东、贵州、江苏、重庆公布了新的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三定”方案。
省级食药监局重组后编制多增加二三十人
纵观各省的食药监机构改革方案,多数与中央保持一致,内设机构中,突出食品安全监管职能,由原来的一个处,扩充为三至四个处。同时,各省都加强了食品药品稽查队伍,广东、江苏、内蒙古等多地药监局下设稽查局,将原来分散于工商、质监、卫生等部门的食品安全执法队伍整合至此。
不过,与此番国务院机构改革不同,省级食药监局重组后,人员编制并未“翻番”,多数在原有编制基础上增加了二三十人。一些省份的“三定”方案还明确增加了事业编,以在现有编制的大格局下,增强稽查力量。
一位正处于机构改革之中的省级食药监局处长坦言,一方面,改革的“主基调”是简政放权,编办对新组建部门的编制卡得非常紧,另一方面,食品安全监管现在最受重视,增加的编制,全部用于扩充食品安全监管相关部门,原有的药品、化妆品、医疗器械监管处室,还可能遭遇合并减编。
据了解,国务院食安委已下达要求,食安办要针对地方食品安全机构改革中反映的人财物划转难度大、技术力量不足等问题,尽快拿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
■ 链接
北京16区县食药监管局全挂牌
截至目前,已有不少于11省份下发了市县食药机构改革指导意见。
以北京为例,截至9月10日,北京除完成省级食品药品监管局组建和食安办并轨运行外,16区县食品药品监管局全部挂牌完毕。
北京市政府副秘书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张志宽表示,北京力图通过成立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整合北京市食品安全办公室、药监局、质监局、工商局、卫生局的食品药品监管职责,减少监管环节,实现对食品药品的统一监督管理,建立上下联动、运转高效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