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危机时刻潜伏
在当今信息化、媒体化时代,企业信息被广泛传播,被媒体时刻关注。而企业要让公众了解、认知,也离不开信息、离不开媒体支持。与信息和媒体打交道的新闻发言人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作用日益突出。有资料表明,在美国,稍有规模的企业都会设立专职的新闻发言人,在新闻发布会、客户见面会、广告商见面会等各种公关场合,大都能听到新闻发言人的声音。近几年,中国企业的新闻发言人制度在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带动下迅速起步,企业新闻发言人的身影开始活跃在企业公关、社会传播的大舞台上。
新闻发言人的一言一行经常成为报纸的头条,但他们也时常会卷入舆论的漩涡,遭来广泛的质疑。他们有时消防救火,有时却火上浇油。职业要求他们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然而他们有时却容易犯一些低级错误。这是中国医药企业新闻发言人培训不足的结果。
职业新闻发言人,培养刻不容缓
相对于政府而言,企业更需要自己的发言人,特别是医药这个“高危”行业对新闻发言人的需求更迫切!对处于潜在危机中的企业,尤其是危机频发的医药企业,一着不慎、处理不当就是满盘皆输。
原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王旭明曾说,“在中国做一个好的新闻发言人特别不容易”。我国新闻发言人制度刚刚起步,对大多数新闻发言人而言,新闻发布工作还是一个新领域。新闻发言人队伍的非职业化和非专业化的问题非常严重。新闻发言人在中国是重要的稀缺资源。
在国外,大中型企业,尤其是跨国公司都普遍设立新闻发言人,甚至10人以上的中小公司都配备兼职新闻发言人。由此可见,新闻发言人高于危机公关应对层面,走向专业化是今后一大趋势。而中国的医药企业,不能因为没有出现危机就不加以重视,有时预防危机更重要。医药行业不同于其它行业,处在危机随时可能爆发的境地。医药行业在发展的同时还要学会自我保护,学会应对各种危机。这就需要专门的人才,因此培养医药行业的新闻发言人势在必行!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的新闻发言人受到传统宣传机制和思维的束缚,习惯于“我说你听”的单向灌输。2010年微博兴起后,人人都可以成为新闻发言人,传统的宣传机制和思维方式被彻底颠覆,郭美美和红十字会的危机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因此,企业必须按照新兴媒体的传播规律,改变思维,改善方法。新闻发言人要成为“专业的传播者和沟通者”,而不再是宣传时代的“喉舌”。
中国医药企业,新闻发言人不可或缺
新闻发言人应该全面了解所在企业的信息,同时还要有一定的媒体工作经验和传播技能。美国等西方各国政府和企业的发言人基本上都是从媒体记者或编辑中招聘。这一点在当前我国的体制下难以做到,因此才有了新闻发言人的培训,他们接受训练的重点在于对新闻传播规律的把握和传播技能的训练,在发言时才能做到字字斟酌,句句推敲,段段揣摩,临危不乱,随机应变。新闻发言人,绝对不是一个动动口就可以的职业。
新闻发言人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在他的身后应该有一个强大的工作团队为他提供支持。这样才能把新闻发布会做得尽善尽美。
危机是现实的,风险是未来的,而零风险则是不存在的。康泰克PPA事件、巨能钙双氧水事件、霸王洗发水事件、云南白药配方泄密事件、尼美舒利事件……这一系列的医药行业的危机事件都在警示着我们,面对危机应及早防范、预警,并通过优秀的新闻发言人,正确引导舆论,转危为机。
桑迪首席咨询官张继明先生经过对医药保健品行业多年的研究和实战经验总结道:“对于医药行业来说,事实上一个好的新闻发言人,不仅能帮助企业很好地解决危机公关,树立良好的社会公众形象,还能时时做好预警,广交新闻界朋友,为企业提供增值服务。”
张继明认为,当品牌营销遭遇信息全球化这列高铁快车时,我们的传统营销思维、宣传模式必须改!“说什么”不是最重要的,还需要重视“怎么说、对谁说、何时何地说”。 让医药行业新闻发言人背后的组织学会怎么样做,从而最终化被动为主动,提高危机和突发事件的应对处理能力。让医药企业在“高危”环境中,乘风破浪,展翅翱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