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不公,不是工资太少,而是任务太重。”五一来临,高劳动定额现象引人关注。一些企业故意把劳动定额抬高,工人们只好“被自愿”接受长时间加班,无法领取加班工资,却又无可奈何。在浙江温州一家鞋厂打工的黄淑珍抱怨说,月薪虽然不低,但计件加工量非常大,每天至少工作12小时才能完成任务,完不成就扣绩效工资甚至底薪。
黄淑珍的窘境并不是个案,近期全国总工会对10个省份500家企业的一项调查显示,44.4%的职工需要加班才能完成工作,其中15.5%的职工因完不成劳动定额而加班,高定额现象普遍存在于民营企业乃至国有企业中。
表面看,完不成规定任务量扣工资,并没有违反劳动法。实际上,很多企业的定额过高,绝大多数职工在规定工作时间内,经过努力也完不成任务,不得不加班加点,企业却无需支付加班费。
对此,辽宁大学[微博]管理学教授肖升说,工会要代表职工与雇主谈判,在签订集体劳动合同时,要议定科学、合理的劳动定额标准。肖升建议,相关部门在审查劳动合同时,除了要审核最低工资、带薪休假等要求是否得到落实外,还要重点关注劳动定额,对于超出合理范围的定额实施干预。
大学老师也有“临时工”
甘肃省总工会调查发现,《劳动合同法》实施后,用人单位不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不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现象减少,但一些大型单位在聘用行政和后勤岗位工作人员时,正式人员与聘用工实施两套标准,两个待遇。
我国劳动合同法第66条规定:“劳务派遣一般在临时性、辅助性或者替代性的工作岗位上实施。”然而,不少地区和行业变了味的劳务派遣比比皆是。
沈阳市泽云律师事务所律师崔永星说,比如一些公安局的辅警比正规警察还多,企业长期使用派遣工从事日常性体力劳动,有的大学甚至聘请派遣老师授课。临时性、派遣型用工的大量存在,不仅加剧了“同工不同酬”问题,而且造成部分劳动者的社会保险、带薪休假、福利奖金等劳动待遇成为一纸空文,还经常被单位当作推脱问责的“挡箭牌”和“替罪羊”。
要让工资集体协商取得突破
工资集体协商为劳动者,特别是一线劳动者带来了实惠。然而,由于当前我国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面临集体合同质量不高、社会各界认识不够、相关制度规则不够完善等问题。
“集体协商,不仅要让劳资双方坐下来谈判,形成形式上的平等,更要实质上的平等。”沈阳市总工会主席鞠秀礼说。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张世平表示,要让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建设取得突破,关键是要发挥政府在集体协商中的主导作用。各级政府要积极推动集体协商制度建设,承担起制定规则、规范程序、引导进程、调处争议的职责。她表示,要尽快开展国家层面集体合同立法,逐步形成一整套支撑工资集体协商的法规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