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国内最早开展药品集中采购的省份,广东省再一次推动的药品招标改革又再聚焦视线。从迄今了解到的情况来看,广东省的所谓第三方平台,或许又和重庆和成都的药交所模式类似。广东此举为已开展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的地方,提供了另一种新的模式。虽然还没有具体的细则出台,但是又一个药交所出现的可能性,已经值得大家关注了。
众所周知,十多年前国家推行药品招投标政策的初衷是,通过集中公开采购,纠正医药购销领域的不正之风,规范药品购销行为,发挥市场竞争机制作用和规模采购优势,降低采购成本。总的来说,药品集中招标采购推行以来,在规范药品购销行为,降低药品价格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对于任何地方来说,通过招标解决我国药品流通乱象的渴望已逐渐超越降低采购成本的期望。招标形式执行到现在,已经暴露出医药行业在各个环节中存在的问题,而且问题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很多存在的问题并不是招标能解决的。当然也不排除安徽模式这样想以简单粗暴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的方法。但是,无论是哪种模式,建立第三方平台确实是任何一个地方开展招标必须要走的关键一步。
不过,从重庆和成都的经验来看,第三方平台的优缺点都很明显。对于第三方平台而言,最难做到的就是这个平台能否公平地成为“第三方”。
说起这个第三方平台,很多内地的平台模式都和香港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相信任何去参观香港的药品招标采购的官员,都会感慨香港在医管局统一平台的高效,不但保证供应,还能保证价格谈判的效率,又能预防医疗腐败。不过,此类模式凡是照搬到内地,一概没有成功的。这里面不能忽略的一个事实就是,内地任何一个省份,都比香港大得多,也复杂得多。仅仅从医院的数量和交通上看,就能构成实现香港模式的困难。
对于广东省来说,建立一个第三方平台容易,真正实现那样的高效却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所以,如果能够不走一条和成都、重庆一样的老路,才是广东省政策制定者需要思考的问题。
从重庆和成都的经验来看,第三方平台的优缺点都很明显。对于第三方平台而言,最难做到的就是这个平台能否公平地成为“第三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