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医药动态实时掌握

生长激素市场高速增长 市场容量近300亿

发布日期:2013-01-30  |  浏览次数:79991

随着医生整体学术水平的提升和基层需求的释放,生长激素行业近几年呈加速增长的态势,2012年市场增长速度已经超过30%.各地政府开始逐步提高生长激素的报销范围和比例,我们认为这将进一步推动基层放量,行业增速有望进一步提升。

生长激素——生长的动力之源

生长激素是促进长高的关键因素

生长激素是由人脑垂体前叶分泌的能促进身体生长的一种激素,其主要生理作用是对人体各种组织尤其是蛋白质有促进合成作用,能刺激骨关节软骨和骨骺软骨生长,因而能增高。人体一旦缺乏生长激素就导致生长停滞,但是如果生长激素分泌过多,就会引起人身体各部过度生长,出现“巨人症”和“肢端肥大症”。

生长激素分泌异常会影响身体发育

生长激素是促进人体生长发育的关键激素。如果生长激素分泌不足,会导致生长发育迟缓,身体长得特别矮小,称“侏儒症”;如果生长激素分泌过多,可引起全身各部过度生长,致使身材异常高大,称“巨人症”。成年后,骨骺已融合,长骨不再生长,此时如生长激素分泌过多,将刺激肢端骨、面骨、软组织等增生,表现为手、足、鼻、下颌、耳、舌以及肝、肾等内脏显示出不相称的增大,称“肢端肥大症”。

重组生长激素临床使用广泛,主要用于治疗“矮小症”

随着生命科学的发展,目前临床使用的生长激素主要是在转基因的大肠杆菌中体外培育生产。采用转基因方法获得的生长激素生产成本较低,而且纯度高。目前在国内体外重组生长激素目前最为主要的应用是治疗儿童“矮小症”(内生生长激素分泌不足),该适应症的应用占到生长激素市场份额的75%.生长激素在人体内呈脉冲式分泌,在夜间睡眠时间分泌最多,因此有一种说法叫儿童“在睡眠中生长”,充足的睡眠对于儿童的发育非常关键。夜间11:00——凌晨2:00点是生长激素分泌最多的时候。因此,临床采用生长激素治疗时一般在夜间睡觉前进行注射,采用与人体分泌大致吻合的时间来用药,不易造成对自身分泌功能的抑制。

重度烧伤是生长激素的另外一个重要适应症。生长激素能显著提高烧伤创面和供皮区创面的愈合率,促进蛋白质的合成、纠正机体应激下的高分解代谢状态和负氮平衡,明显降低重危烧伤患者的死亡率。重度烧伤适应症占到生长激素市场份额的约25%.

生长激素市场规模保持高速增长

生长激素市场增速已达30%以上

随着生长激素在矮小症市场应用的逐步增多,2003-2010年期间,国际生长激素市场销售额从19.17亿美元增加至约68.06亿美元,六年CAGR23.51%,远高于医药整体同期CAGR9.37%.

生长激素最大的市场是矮小症的治疗市场,受到经济条件限制以及“身高是天生的”等观念影响,相较于发达国家,国内患者以往寻求药物助长升高的案例不是很多,国内生长激素市场发展较为延迟。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学术推广的普及,人们对后代身高问题日益重视,国内生长激素市场逐渐兴起。2010年国内生长激素销售收入约7.9亿,2004-2010年6年复合增长率约22.83%,已高于世界平均水平20.64%.

生长激素国内市场较为集中

国内生长激素市场较为集中,主要生产厂商为联合赛尔、雪兰诺、安科生物以及金赛药业(另有深圳科兴,规模较小,暂不考虑)。水针剂由于剂型独家,享受单独定价,目前国内仅有联合赛尔的水针剂型在审,安科生物的水针剂型即将进入生物等效性实验。

生长激素使用费用较高

按照矮小症的治疗指南,生长激素的使用量一般为0.1-0.15IU/KG/天。我们就按照下限0.1IU/KG计算,一个体重为40KG的儿童日均生长激素使用量为4IU,对应价格约为80元,使用费用较高。矮小症的治疗一般以1年为一个疗程,所以我们以年费用作为参考。

生长激素理论市场容量近300亿

在上面的内容中,我们已经把生长激素日均费用的测算方式向大家阐述清楚了,下面我们对生长激素国内市场容量进行测算,生长激素的市场主要为矮小症市场,我们的测算以矮小症为主。由于临床个体情况可能差别较大,我们的测算结果不一定十分精确,但能够为大家提供一个数量级上定性的认识。

在矮小症方面,我们用剂型最为普遍粉针剂型来测算,年均使用费用约为2万元。我国现有3.6亿儿童,约有1.2%的儿童(430万)患有矮小症,其中约有1/3的儿童(144万)矮小患者属于病理性,需要使用生长激素治疗,以此为基础来推算市场容量。

适应症的拓展将带动市场扩容

目前FDA批准的生长激素适应症已经达到10种以上,而国内仅批准了儿童生长激素缺乏症(矮小症)和重度烧伤两个适应症,未来适应症的拓展还具有较大的空间。此外生长激素在抗衰老等方面的应用还在论证之中,如果未来能够实际应用,市场空间还会进一步扩大。

基层市场是新的增长点

我们认为基层市场是生长激素新的增长点主要是基于以下两点理由:

第一、矮小症的诊断和生长激素的处方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对医生学术水平要求较高,因此各地内分泌科医生的业务能力是生长激素的推广的重要瓶颈所在。目前各厂商在基层的学术推广已经有所积累,同时卫生部也在推动基层医生的培训。我们认为基层医生整体学术水平的提升将会推动生长激素在基层的放量。

第二、生长激素使用的费用较高,高额的费用也使许多矮小症患者未得到应有的治疗。随着居民收入的提升和基层医疗保障体系的健全,生长激素在基层的使用量会逐步加大。

医生学术水平提升推动基层放量

对于生长激素的市场空间,前面我们已经进行了充分讨论,其市场容量还远未饱和,下面我们探讨生长激素使用的另一关键因素—医生。由于矮小症的诊断和治疗过程较为复杂,对于医生学术水平要求较高,生长激素基层使用的最大障碍就是没有合格医生来进行诊断和处方。但随着生长激素企业学术推广的推进,基层内分泌科的医生学术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基层诊疗能力有了显著提升。

以金赛药业为例,公司每年定期举办全国矮小症患者聚会,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同时设立“全国中青年内分泌医师科研基金”用于基层内分泌科医生的培训,提高基层医师学术水平。原研厂家雪兰诺也通过赞助学术会议等方式,推动医生对矮小症的诊疗能力。安科生物和金赛药业等厂商还通过设立矮小症专科医院的形式来推动矮小症患者的就诊率。

生长激素在上世纪90年代就已经在国内上市,但是市场规模一直没有显著的增长,直到2006年其增长才明显提速。我们认为生长激素的市场容量一直都没有变化,但之前市场一直处于学术推广培育期,当推广积累到一定程度,由量变转为质变,市场开始加速成长。目前的市场主要还是集中于一线城市,我们认为基层市场目前还处于学术推广的积累期,未来销售有望逐步提速。

医保体系的完善减轻患者负担

生长激素粉针剂一年的使用费用超过2万,这对许多基层家庭来说都是一笔不小的负担。目前国家生长激素医保报销范围仅限“儿童原发性生长激素缺乏症和工伤保险”,这意味着许多特发性生长激素缺乏儿童(后天患病)的治疗需要自费。据统计,特发性生长激素缺乏的发病率要高于原发性的,其患者数量占到矮小症患者的50%以上。如此庞大的患者群体需要自费承担高额的治疗费用,显然不利于生长激素的推广。

随着社会对矮小症的重视,目前已经有许多地方政府将生长激素缺乏症列入特殊门诊报销科目,这意味着当地所有的矮小症患者均能够得到一定的政府补贴。我们认为随着基层医保体系的完善,会有更多的地区将其列入医保体系,有利于生长激素的基层放量。

投资标的:安科生物、长春高新

随着医生整体学术水平的提升和基层需求的释放,生长激素行业近几年呈加速增长的态势,2012年市场增长速度已经超过30%.各地政府开始逐步提高生长激素的报销范围和比例,我们认为这将进一步推动基层放量,行业增速有望进一步提升。在行业高景气的背景下,我们看好生长激素相关标的,推荐安科生物、长春高新,建议积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