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一年里,作为专业媒体,我们一直注视着全球各大制药企业成长的经历,也目睹了很多公司经历着从小企业迅速成长为大公司的惊人事实。当然,也有很多公司还没有突破成长“瓶颈”就默默走向消亡。
理论上,作为追求永续经营的机体,企业的寿命应该是无限的。然纵观制药企业演绎的各种不同版本的沉浮录,究竟是什么原因制约了企业长青呢?有人说,成功的企业应该具备五种力,即竞争力、执行力、成长力、生命力、学习力。这几种力构成了药企持续经营力,而且力与力之间都是相辅相成的。在经历创业的艰难之后,很多企业开始走向成熟,而成长力却开始下滑,甚至出现停滞状态。为了实现高利润,有的企业急于跨行业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进而使企业成长处于高风险运营中,企业管理滞后、竞争优势转移,最后因此而遭遇“滑铁卢”。
如何持续具有成长力,这是很多企业自创业以来最关心的问题。《医药经济报》从2012年表现突出的制药企业中精选了十家最具成长力企业,试图通过他们来提醒中国制药行业对企业成长能力的关注。一个企业若要永续,既要有执行力,更要有成长力。
正大天晴:“隐形冠军”崛起
[年度表现] 在行业增速和盈利明显放缓的形势下,江苏正大天晴药业以高增长率赚足行业眼球。而这种旺盛增长力的背后,是企业成熟的新产品创新计划。
2012年上半年,正大天晴销售同比增长接近50%,其中销售额过亿的大品种就有十多个,并形成亿元产品群。尤其是肝健康产品今年销售额超过15亿元,10个产品贯穿肝病治疗全线。而在此前,正大天晴已经连续多年保持30%以上的平均增幅。高成长性代表着医药产业发展的方向,正大天晴制定了多层次的研发策略:明确了肝病、消化、肿瘤、内分泌、呼吸等领域为研发主打领域,最终使其成为公司的优势领域。
近年来,正大天晴持续在研发上高投入,科研成果和新产品开发已进入收获期。他们在现有的南京开发所、连云港优化所的基础上,正在积极筹建上海创新所、北京创新所和美国信息所,全力推进新产品研发。目前,公司的在研项目已达140多个,其中一类新药占15%,从而带动其向百亿企业迈进。
[点评] 正大天晴的发展模式和成就,很符合企业研究专家赫尔曼·西蒙所提出的“隐形冠军”的概念。在西蒙看来,全球最优秀企业多数是一些默默无闻、小而强的行业冠军企业。“隐形冠军”公司无论产品还是工作过程都是高度创新的,而且他们的创新活动是全球导向、持续不断的。如果说正大天晴的“甘利欣”还只是一个先行者努力的结果,那么,“天晴甘平”则完全可以扮演一个领跑者的角色。4年前将磷脂复合技术应用于药物制剂,这是需要一定的远见和勇气的。
葵花药业:营销多面手
[年度表现] 12月12日,国内知名制药企业葵花药业正在谋求上市的消息被广泛关注,其IPO进程已到了落实反馈意见的阶段,葵花药业拟发行3650万股,募资逾11亿元。
从国企改制到民营企业,葵花药业历经近15年,这几年的迅速发展、新产品的快速推出,其主打的几款产品在OTC行业都排在前几名,并且有些单品在整个品类中名列前茅。2012年预计销售额可达到20多亿元。目前,葵花药业有4个销售额过亿元的品种,其中,护肝片、胃康灵销售额在3亿元左右。儿童药现在有两个过亿品种,分别是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和小儿化痰止咳颗粒。目前,从2007年开始规划的儿童药方略已初见成效,并定作长远的发展方向。
葵花药业没有单一地用“广告轰炸+地面拉动”策略来完成企业的迅速生长,而是以营销为核心构筑和完善自身的组织结构,并应市场变化随机而变。10余年的发展史,不仅创造了连续3年300%的增长速度,而且一直保持了平均50%的增长速率,葵花药业把控终端的能力发挥到了极致。
[点评] 葵花药业宏伟的蓝图给我们提供了另一个视角:从更宽广的角度及更日常的态度来关注创新能力普遍缺乏的中国制药企业的持续性发展。葵花药业选择了营销渠道自建。当初主要是从产品策略、推广策略及管理策略来考虑,很早开始,他们的营销团队就开始受到其他药企的关注。这让同行看出葵花药业的营销模式很大程度上不在于形式,而在于过程。
海正辉瑞制药:中西合璧新航标
[年度表现] 2012年9月,投资2.95亿美元设立的“海正辉瑞制药有限公司”正式挂牌,面向中国和全球市场开发、生产、销售品牌仿制药。
目前,全球仿制药市场规模已超过1300亿美元。过去10年,全球仿制药市场发展的增速是专利药的2倍以上。今后几年将是药品专利到期的高峰,2011~2015年,预计将有销售额770亿美元的专利药到期。这一庞大的市场,让不少以生产新药为主的外资药企开始重新调整战略规划。辉瑞和海正将合资公司定位为全球仿制药药企就是一个例证。
海正拥有丰富的国内制剂批文,通过合资,辉瑞能够更加便利地开展这些制剂的生产。而海正在制剂生产方面只有几年经验,通过合资,有望获得辉瑞在质量管理方面的经验。双方各有受益。2013年1月,海正将现有120多个制剂品种中的70多个注入合资公司,辉瑞初期将注入62个品种,合资公司实现了“1+1>2”的协同效应,是中国制药企业走向全球的一个缩影和样本。
[点评] 海正需要从一个“无名英雄”式的供应商角色转变为在跨国企业心目中有着关键地位的合作伙伴,从一个高端原料药的生产者转变为自主创新制剂品牌的制造者。这样的发展诉求,和美国辉瑞公司进军高仿市场的战略转变不谋而合,从原先搭台引进科研成果的“筑池养鱼”发展到今天与全球供应链对接与融合的“以渔引鱼”,它代表着中外药企合作的新方向。
贵州同济堂:延伸产业价值
[年度表现] 作为中药行业闻名遐迩的老字号,首家在美国纽交所上市的中药企业同济堂药业最终决定退市撤回老家。可它退市而不退势,同济堂以其身上所沉淀的深厚的中药文化,以主打产品仙灵骨葆胶囊吸引着行业的眼球,并成为国内中成药中治疗骨质疏松的首选产品。
此外,同济堂还拥有润燥止痒胶囊、滇白珠糖浆和枣仁安神胶囊等列入各省市医保的独家产品,这些产品成为推动公司发展的强大动力。连续3年,同济堂一直保持30%的年增长率,净利润比整合前增长了10倍。为保证药材质量,确保淫羊藿资源的永续利用,同济堂对仙灵骨葆的主要原料淫羊藿等进行科学分析,对贵州淫羊藿野生资源进行抚育和保护。目前已建成全国唯一、世界最大的淫羊藿野生抚育与保护基地,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点评] 构建一个强大的营销网络是同济堂需要迈出的第一步。同济堂不断创新营销管理模式,从收回地区大包代理变为直销,到直销和招商相结合,从市场统化管理,到逐级细化,如今的“精品店工程”更是体现“只做精不做多”的创新思路。而新产品的研发,是其提升竞争力、延伸产业链以及保持持续发展能力的关键。
悦康药业:由仿到创
[年度表现] 10年前,当悦康药业集团的第一家生产型企业集团药厂落户时,没人会想到,这家没有一个产品的工厂,在几年后会成为年产值二三十亿元的医药明星企业。更没想到,从医药商业起家,靠经销制、包销制等商业调拨模式成功的于伟仕和他的悦康集团会发展成为一家拥有新药研发、药品制造、流通调拨、进出口贸易等多家子公司的中外合资大型医药集团。
在悦康人看来,“只有一百分,九十九分等于零”,他们视质量为生命,从生产用原辅材料、半成品及最终产品整个生产全过程,引进了一流制药企业质量管理模式,完善GMP质量标准体系和SOP规范操作体系,构建了以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检查为中心的三大质保体系,从根本上保障了悦康产品的高质量。
近年来,悦康保持高比例的研发投入,在头孢类制剂工程技术、包合物制备技术、固体分散体制备技术、微囊化技术、乳剂化技术、缓释技术和速释技术等方面取得突破进展。目前,公司有多个一类新药处于临床研究阶段,未来将形成新的业务增长点。
[点评] 悦康制药定位于3个目标市场:一是新药,他们加大研发投入和创新药开发,提高产品附加值;二是普药,不断提高生产工艺标准,申请国际认证,扩大规模,做通产业链;三是OTC和非药产品,策划产品整体营销方案,拉动终端销售。这是当前中国制药企业转型升级的代表。
2011年,石家庄四药实现销售收入17.5亿元,同比增长26%。今年1至9月实现销售收入17.5亿元,同比增长32%,力争在“十二五”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达100亿元,真正把企业培育成为结构合理、特色鲜明、效益较高、国内一流、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强势制药企业。
用曲继广的话说就是,“石四药要做高端输液产品生产商,只有进入高端市场,我们才有未来。”
[点评] 改制是石四药实现腾飞的决定性一步。2001年底,曲继广大胆跳出大国企的“襁褓”,毅然走上了谋求自我生存的民营之路。改制后,石四药在行业最早提出“绿色制药”的理念,并在技术改造和产品剂型选择的生产源头方面自觉践行“绿色制药”理念,致力于构建环境友好和资源节约型企业。
楚天科技:创制药装备标准
[年度表现] 新医改及新版GMP改造的如火如荼催热了制药装备行业,面对4000多家制药企业的集体装备升级,一直都存在着国产装备与进口装备选择之争,一个产业的核心制造技术如果完全依赖进口,对于这个产业的未来发展是非常危险的,这也是国产制药装备不能失位于2010版GMP改造的深层动因。在这方面,国内制药装备领先企业楚天科技在这一年脱颖而出,并用行动强调其经营理念,“要么惟一,要么第一”。
为了构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与国际制药装备巨头分羹,楚天科技建立了中国制药装备行业首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目前已有近200多人的技术和研发团队。
正所谓“一流的企业做标准”,楚天科技聚焦制药装备领域,起草制定了国家行业产品技术标准14项,拥有授权专利768项,科研是其成长的助推器。十年前,楚天“掌门人”唐岳及几个来自“永州之野”的下岗职工,带着20万元资金及一项专利来到长沙,租了一间废弃的养牛棚做厂房兼办公、住宿。仅仅10年时间,就崛起为国内外享有盛誉及高市场占有率的医药装备制造企业,完成了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蜕变,走完了从“做产品”到“做标准”的道路。
[点评] 据说,楚天科技快速而且持续地释放惊人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不完全是因为唐岳大手笔引进人才,而是因为做到了人尽其才。在楚天科技,全员创新包括下岗再就业的一线工人都释放了巨大的创新、创造的积极性和智慧,其深刻原因恐怕要从理念或观念层面去找。
华润双鹤药业:生产资源整合先锋
[年度表现] 正式更名为华润双鹤后,公司发展如虎添翼。经过体系化的业务整合后,华润双鹤在主要产品领域已经形成4大产品线,分别为:成熟期产品组合、成长期产品组合、导入期产品组合和培育期产品组合,以21个重点产品组成的后续产品梯队已经成形,并成为了公司在未来国内市场竞争中的强大核心竞争力量。其中,在全国率先引入的内封式聚丙烯输液“三合一”生产技术,现阶段在国内仍属行业空白,这将极大提升输液产品品质并与国际行业标准接轨。从此前公布的前3季度报就能看出其强劲的成长性。期间,公司实现了营收56.08亿元,同比增长24.02%。其中第3季度,利润同比增长更是达30%,尤其是817软袋取得了较高的增长。
[点评] “达到100亿工业收入”是华润双鹤“十二五”规划的目标。但是,在目前的基础上,仅依靠现有产品与业务,很难达到预期目标。因此,华润双鹤贯彻了“生产资源整合”理念,对其完善生产模式与成本控制裨益良多,更重要的是,他们走上了通过外延式并购做大自己的策略。
在发达国家,大输液是生产十分集中的行业,一般来说,前两名的厂商要占有50%以上的市场份额,但在国内前两位的科伦药业和华润双鹤加在一起市占率也不到40%,因此,未来公司在此业务上仍有提升空间。
浙江康恩贝制药:植物药产品力
[年度表现] 这一年,“康恩贝速度”再次引起行业关注。
众多举措纷纷出台,显示着胡季强及康恩贝在大健康产业发展中的决心和魄力。在他们看来,所谓大健康产业就是为人们提供健康生活解决方案的产业,包括产品和服务。康恩贝的一些同行,如同仁堂、云南白药等都实现了从中医药到大健康产业的商业模式转型。而在胡季强心目中,大健康产业的构架应该是“以绿色植物和提取物为原料,产品和服务覆盖健康生活的各个领域,实施全产业链经营”。于是,他们把触角延伸到植物处方药、植物非处方药、植物源保健品、植物营养食品和食品补充剂、纯天然植物饮料、纯天然绿色食用农产品、天然家庭卫生用品、植物源农药肥料等领域。多年来,康恩贝集团坚持走以创新驱动发展的道路。他们在国内率先提出了现代植物药这一概念,并对其细分产业领域、技术特性、战略规划等进行了创新性的阐述,引领了国内植物药的发展。其中,康恩贝主导研发的银杏叶提取物和制剂产品的内控标准高于美国和欧盟药典、德国Schwabe公司GBE专利的质量标准,已成为行业的“金标准”和植物药产品国际化的典范。他们开创了植物提取物多元化发展的先河。
[点评] “全产业链经营”的思想,正在让康恩贝不断拉长产业链。他们把发展的目光瞄向行业标准的制定。凭借多年的技术积累,他们起草制定了银杏叶提取物的国家外经贸行业标准,与美国和欧洲标准接轨,并通过纵向跨越一二三产业,为康恩贝打造植物健康第一品牌奠定了产业基础。
中证万融:中国式巴菲特价值投资者
[年度表现] 这是一家默默执著于医药投资的企业,依托中证万融20年来积累的深厚资本运营优势,专注于收购、投资医药企业,特别是倾向于中药企业,并负责所收购医药企业的战略和执行中的重大事项。目前,公司旗下有沃华医药、西安世纪盛康和贵州长生药业3家控股公司。其中,上市公司沃华医药在2012年前3季度实现营业总收入1.489亿元,同比增长38.41%。该公司致力于做最多独家品种、最多杰出人才、最多亿万富翁的现代中药品牌投资控股集团。
[点评] 顶着骂名,中证万融医药的当家人赵丙贤力图拯救沃华医药。在2011年底,母公司北京中证万融医药将名为“参枝苓口服液”的新药技术及专利权注入沃华医药,使其公司业绩得到了快速发展。尽管总体规模不大,但前景可期,而且中证万融被业内认为是巴菲特价值投资理念在中国的成功实践者。
石家庄四药:推行“绿色制药”
[年度表现] 输液市场的集中度正在逐渐加强。据悉,目前全国共有407张输液注册证,前五大企业市场占有率为55%,石家庄四药就是其中的一份子。可是,和其他企业一样,石四药也面临着每年产生工业废水达40万吨的发展问题。该企业从美国引进热压式蒸馏水机,用来替代传统多效式蒸馏水机,每年可节省能源消耗53%。按年生产300天注射水量28万多吨计算,这4台热压式蒸馏水机年可节约蒸汽4万余吨,节约费用660多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