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抱歉!很久没有继续我的武汉终端之旅了,让大家久等了。其实最近我也是经常上来,只是没有心思想写些东西,且不管是什么原因吧,总之呢,我是希望大家能够谅解的!
上回说到武汉市场上,业务人员同终端的关系上,说到就是我们业务人员,不管你是管理促销员的,还是只负责终端客情的,抑或是只负责商业流通的,其实大家都应该保持一种彼此之间是合作、平等交易的原则,相信公司,相信自己。
其实话说回来啊,武汉的市场也不是那么的难做,关系梳理通了,无论是进新产品、搞产品促销、产品推荐、业务回款等一切问题也就都顺畅了。当然做到这一步还是要花不少工夫的,更是要大家花不少精力的。呵呵……要做武汉的OTC代表可要努力哟!
现在武汉OTC的整体市场情况又和两年前大不相同了,甚至是一年前吧,更是有较大的转变,且不论是好是坏,看看形式,就觉得是一种混乱的状态,各大药房都在实施“圈地”政策,有的不惜重金大张旗鼓的扩大营业场所,哪怕是在地理位置不是很好的居民小区。
具体情形是老牌连锁中联、马应龙、汉深、隆泰等扩张较慢,一两年之内也仅仅只增加2—3家,基本上来讲所选营业场所还算是比较可以的;与之相反的一些后起连锁,甚至称不上连锁(在武汉,凡是药店连锁公司的必须店面数量达到八家或者以上的才可以注册成为连锁)的那些店面则增速惊人,甚至用得上“可怕”二字!
例如金药堂,在短短的两年时间内由原来的5家扩张到如今的14家,而且每个店面营业面积均算得上是大卖场(据说他们在选择扩张点的时候有专门的门面调查人员),但真正营业状况较好的却没有几家,虽然他们在开业之时打出新的招式“一元药”,但达到预期的效果并不是很理想,记得当初在汉口某地选择了一各门面,场面相当不错,但是不到两个月,就偃旗息鼓,关门了。
还有像江汉大药房,它大部分是自己的直营店面,但是也开设了不少的加盟店面,虽然其速度不及金药堂,但也算得上比较可以,尤其是在武汉市实施“医药分家”之时,搭上了这辆“列车”,不到一年时间就增加了5家门面,而且均是带有诊所的形式。而依靠加盟形式起家的东西湖地区的大连锁——东明大药房,更是不得了,在短短的两年时间内由原来的不到20家店面扩张到如今的近80家店面,其速度之快,令人惊叹!
“平价”先锋——隆泰大药房,这两年也没有什么大的作为,仅仅增开了3家店面,虽然在郊区也开设了3家,但终究是慢了节拍;而与之都是凭借“平价”出名的湖南老百姓,就是不同凡响了,初到武汉就震惊了两江三镇的老百姓,继隆泰之后又一次在武汉刮起了“平价”之风,甚至是“低价”之风,而且看老百姓大药房的近期动作,似乎让武汉的终端真正感觉到了威胁,不信你去问问,在武汉做终端的,全市哪个药店产品销售最好,回答一定是老百姓(当然也有部分产品除外),如今老百姓大药房在武汉也有快两年的时间了,两年里老百姓在武汉开设了4家大型的卖场,据说现在又要开设2家,而且位置选择上也是比较好的。
先叙到此,下次具体说明这些连锁的在武汉市场的经营特色,它们是如何在武汉立足的?是如何为800万武汉市民提供药品方便的?谢谢大家支持!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