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医药动态实时掌握

招聘官面试过程中的追问技巧

发布日期:2012-12-04  |  浏览次数:71271

为了使人力资源工作者在面试中更清楚地了解“追问”的作用和使用方式,并提出一些可供参考的应对策略。

1.被应聘者的虚假信息所蒙蔽

BEI是能有效避免应聘者伪装、夸大自己的技术,但是不可避免地,受到求职动机的影响,不少应聘者在被问到具体的行为事件时,特别是涉及到自己的薄弱点时,会使用模糊信息,或编造故事,或将发生在他人身上的事件移植到自己身上等方式来应付面试官的提问。

2. 应聘者编造故事,提供虚假证据

有些应聘者为了表现出自己能力超群,会编造出一些根本没有过的经历,或用半真半假的信息来迷惑面试官的眼睛。面试官通过对细节进行追问,就很容易发现信息的真实性

3.应聘者借用他人的外衣包装自己

还有一种比较典型的虚假信息是,应聘者将别人的故事套用在自己身上。比如,阅读过同事的开发方案,参与了开发过程后,将自己形容成开发项目的负责人,推动并成功完成了工作。

因此,面试官不仅要深入挖掘事件本身的细节信息,如项目意图、困难挑战、技术思路、解决方案等等,还应适当地询问一些佐证信息,如哪些人参与了项目、哪位领导做出了怎样的评价、是否能留下相关人员的联络方式以便调查等。在这些问题之下,说谎者一般会立刻进行补救,或者拒绝透露他人的联系方式。在这种情况下,面试官对这个事件的真实性就应打上问号。

除此之外,还能通过观察应聘者非言语行为来辅助判断应聘者信息的真实性。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撒谎时总是伴随者不自然的非言语行为,如面部表情僵硬、脸色苍白、身体动作突然减少、假笑、眼球不必要的快速移动、回避目光正视等等。当有这些“信号”出现,面试官就应引起注意。

面试官不仅要了解到应聘者已经取得的业绩,更重要的是要了解应聘者是如何取得业绩的,根据应聘者取得业绩时所采用的方法和行为来判断其素质水平,这样就能将其他干扰因素如市场的变化、他人的影响、偶然性因素等进行有效排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