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企盯着竞争者发狠时,对手也在揣摩你,只有创新营销模式,才能避开恶性竞争
山东,为中国东部沿海的一个重要省份,位于黄河下游,东临渤海、黄海,西北与河北省接壤,西南与河南省交界,南与安徽、江苏省毗邻。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山东成为沿黄河经济带与环渤海经济区的交汇点、华北地区和华东地区的结合部,在全国经济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同样,山东的医药经济市场不容忽视,其知名度较高的药企也较多:齐鲁制药、瑞阳制药、罗欣药业、辰欣药业、新华制药、鲁抗医药、绿叶制药等,中药企业、规模较小的企业也不乏其数,每个企业的文化不同,其管理模式及经营策略也存在差异,而占领市场、获取利润,无疑是各药企的终极目标。在各家药企中,既有类似的营销模式,也有的不走寻常路,可谓各有各的道。
A 绕不开的“代理制”
去年年终,某药企对代理商这一模式进行了“全新诠释”:对普药代理商划分等级,所谓一、二级代理仍延续多年的返利模式,但取代的不是返利而是“实物”及优惠待遇。所谓实物,即根据完成情况赠送汽车等,而优惠待遇则出资帮助代理商解决一些实际性的东西,诸如学术会议、出国考察等;对新药代理商(或是医药代表)则采取“佣金制”,给予代理商归属感及安全感。即使如此,药企针对“代理制”的改革无非是升级版,却一定程度上刺激代理商多卖货、卖好货,也加深了双方的“互动”,更利于共同开发市场。
山东诸多药企都采用此模式开发全国市场,只是代理制的形式不同。甚至有些小药企将所有产品都采取代理制,有一家小型制药企业以中成药为主,近20个产品全部出省销售,自己的人员负责监管市场。某制药企业多以肿瘤药、干扰素、血管用药为主,采取的是高端价格定价,走的自然是高端路线,该企业下大力气培训代理商、医药代表,近几年省外市场较好,而省内销量不佳,原因多是“本地的姑娘出省找婆家”容易些。
医药企业采取代理制模式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能够快速启动市场,现金流好,运营成本低。但企业的品牌优势无法凸显,即使有产品品牌,企业的利润低,无法真正掌控终端,而且招商难,招一个合适的代理商更难。代理制是多年前的产物,延续下来自然有它的道理,即使更新换代,诸多大药企也无法避开此模式。山东几家大型药企的部分产品仍旧延续老套路,依仗“代理人”当地的人脉关系从事销售。很多时候,药企想改变一些现状,往往力不从心。更棘手的是,国家政策不断调整,企业效益忽高忽低,上半年的营销政策下半年就要及时调整,否则就有可能出局。
七八年前,某药企的仿制新药全线溃败。原因是国家相关部门监管力度加大,针对高端医院“腐败”现象彻查,该药企对代理商监管不力,甚至有药企做起了甩手掌柜,导致代理商及个代纷纷隐身或者改行。即使近两年,媒体也报道了有山东药企产品因为“代理”而存在的不正常之处:如盐酸奈福泮注射液及克林霉素注射液等产品的中间利润高得惊人。而药企申冤的理由是出厂价并不高,所谓“中间利润”是代理商个人行为。如果深究,药企的观点也站不住脚,代理商代理药企产品无非谋利,或者考虑自己的日后发展,绝不会帮助药企树立品牌。因此,药企的代理模式如果不能及时调整,前车之鉴,依靠代理的药企会被同行挤掉。
对山东多数药企而言,代理制是无法避开的操作模式。药企还是采取在相关媒体、相关网站招商,通过招商找到合适的合作人。然而,精明的药企开始权衡代理商的利弊,如果能够建设自己的临床队伍岂不更好?
B 自建终端队伍路漫漫
山东沿海某药企自去年在省内有两个产品基药中标后,打到厂家的电话不断,一些经销商、代理人纷纷要求代理产品。而该药企很客气的回复:“我们自己人操作。”而在山东省省会的某药企一直生产一系列的滴眼液产品,也是由自己人操作市场。以上两家药企是较早建设自己队伍的企业。或许此类企业不大,船小好调头,在开发市场上不麻烦别人,几年来自己的队伍有了一定的市场基础。如果细究,以上两企业的市场主要在本省及附近几大省份。也就是说,建设自己的队伍自然好,但其缺陷仍旧存在。
药企自建销售队伍的形式较多,以山东为例,有小型药企全部自己操作,而大药企产品众多,有负责招商的队伍、有负责临床的队伍、有负责第三终端的队伍。建设自己的终端队伍好处是能够提升企业的品牌影响力,利润回报率高,销售网络比较稳定。缺陷是前期投入大,甚至打水漂的费用较多,并且启动市场较慢。
然而,山东几家大型药企近几年无一例外的有了自己的终端队伍,用他们自己的话说:“我们家大业大,总看别人的脸色也不是长久之计。”随着山东一些药企自建终端队伍模式的升级,药企其他模式的终端队伍随之而生。山东北部某小型药企自始至终都是自己的队伍操作市场,但采取的是内部底价承包销售模式,即把产品“承包”给自己的员工,员工有工资、有提成、有福利、有保险,却区别于一般管理人员和工人,他们的压力很大,收益也较高。几年来,这些销售人员南征北战,都有了自己的市场,该药企效益稳中有升。然而,近两年,该药企人员走失严重,新培训的人员必须要立即“上岗”,有断弦之感。原因是此种营销模式对企业而言风险较小,但市场资源私有化严重,人员异化导致开发市场前期较快,后期掺杂较多的个人因素后,市场开发速度会慢下来。
药企建设自己的终端队伍,无论高端还是低端都有必要,但不可忽视对员工的学习培训及归属感的培育,如果自家队伍偏离企业文化,出现“出轨”现象,对药企而言无疑是致命打击。
在自建队伍上,国内有较成功的企业,而山东省药企中却很难找到真正的成功模型。有成功经验的企业也是在本省及周边省份,原因是偏远省份费用高、水土不服等因素会制约制药企业自建队伍的发展。从山东各药企自建高端队伍来看,多重视员工的栽培,很下工夫,无疑都是想建立高素质的营销队伍,如果单纯为了开发某个市场去培育员工都不是长久之计。自建队伍是多数药企所期望的,而能力、信心等因素很重要,因此,走自己的路固然好,却也是路漫漫其修远兮。
政策、法律、文化等,药企无法操控;而生产、定价、分销、促销等,却是药企必须操控的。因此,“如果公司生产出适当的产品,定出适当的价格,利用适当的分销渠道,并辅之以适当的促销活动,那么该公司就会获得成功”。看似简单的营销道理,药企却因为不可控因素来调整可控因素,如何更准确地操控市场,或者积极地应对那些变幻的因素,自建终端队伍势在必行,无论高端还是低端市场,都需要药企自己人去打理。
C 低端市场仍需深耕
近几年,山东的医药低端市场出现了不规范竞争,而且呈现杂乱无序的状态。随着外省药企侵入山东低端市场,本省药企倍感压力,同时“基药”的实施,对省内部分药企利好,大部分药企却无利可图。因此,山东的低端市场(第三终端)几乎被翻了个底朝天,包括乡镇卫生院、私人医院、乡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计生站等。
先来看看山东低端市场现状。“基药”的实施对多数乡镇卫生院而言,可谓利好,当地财政稳定,及时拨款,卫生院的职责则是“批发”给各村卫生院基药产品。老百姓小病去村卫生室,大病去县区医院,卫生院倒落个清闲。然而,对部分乡镇卫生院来说却不是好事,随着“基药”的落实,当地财政状况不好,无法及时拨付钱款,卫生院不得已申请基药外品种,以此来维持生计。这让一些药企重新看到了“基药”的希望,无论何种因素,对多数药企而言,乡镇卫生院仍是药企必争的市场。然而,让山东药企担心的是外省药企的侵入,让本来举步维艰的市场更是雪上加霜。
东北几大药企、江西药企、广州药企等纷纷抢占山东低端市场,采取人海战术,靠人力推广促销,力度之大让本地药企自叹不如。随着外省药企渗透本省低端市场,加上“基药”的实施,先前从事低端市场的药企销售额大幅度下降,最近几年,甚至有小型药企扛不住,逐渐撤下阵来。而几家大型药企既要及时观望“基药”动态,又要与外省药企拼力气,可谓费心费神。山东低端医药市场之所以显得杂乱,多是各大药企相互竞争压价所致,即使外省药企在销售模式上存在较大漏洞,仍能渗透本省市场,而本省药企却步履维艰,究其实质,本省药企能力并不差,坚守市场有时就是一种落后,加上过分“照章办事”,让外省药企有空可钻。
即便如此,山东药企在本省的低端市场仍旧不遗余力开发市场。某药企几年前开发低端市场,当前已经颇具规模,借助外聘人员推广及商业公司的合作,稳扎稳打,已经有了自己的稳固市场,无论外省药企如何挖墙角,还是“基药”的不利好,都没有影响到该药企的发展,尽管销售量较前几年相比略有下滑,但没有撤退的意思。该药企在低端市场颇下功夫,组建了近500人的推广队伍,却又是按照正规部队来管理,经常性组织推广人员培训学习,提高其营销能力,而且对外聘人员采取工资制,无疑提高了推广人员对药企的忠诚度。外省药企多是“大包”形式,对“大包”模式而言,或许是高利润,但却无法让员工对药企忠诚。这两年,有外省药企销售人员私下“易帜”,或者换了产品,或者易主,无疑为外省药企在山东的长期发展埋下祸根。
山东一家大型药企在去年“基药”招标中顺风顺水,中标率较高,但由于是低价中标,对药企而言几乎无利可图。从当前现状来看,此药企部分产品生产能力不足影响了基药的供给,另外该药企也扩大了对村卫生室、乡镇药店、诊所的辐射,而且,把部分高端产品下移,希望借助“新面目”来博取低端客户的青睐。
在山东,多数药企开拓低端市场仍旧要借助外力:一是人员,依靠外聘人员当地人文环境的优势;二是借助商业公司的脉络。两者合一,促进了当地低端市场的繁荣。对山东多数药企而言,从事低端市场建设,辐射能力还不强,仅仅辐射周边省份,无法普及全国。
山东有实力的药企多采取三条腿走路的模式:一是依靠自建队伍走高端市场;二是依靠代理商把普药输送到全国各地,配以适当的营销政策;三是建设低端市场,依靠“人海战术”,稳步前进,不给竞争对手留市场空隙。
D 品牌宣传还是自建商业
对多数药企而言,拼死拼活的抢市场确实很累。然而,有一类药企依靠广告投入,配以商业公司的输送,同样能有自己的市场。药企的品牌知名度足以带动销售。山东几家药企依靠品牌影响力渗透市场却也轻松。某感冒颗粒无论省内还是省外都有自己的市场,原因是该药企广告投入大,广告久了,品牌有了,销路顺了。此类营销模式的优点是商业风险小,销售量大。但缺点同样存在:广告费用大,产品易被终端拦截。
有家广告药企曾对自己的某产品进行过调查:走访某市50家药店、30家诊所,发现自己的品牌药无一例外被放在了柜台最下面,甚至把其他药品挪开才看见自己的产品。无论是竞争者还是终端客户都不希望看到这家药企的品牌产品,但老百姓需要它,不得以而为之。显然,药企知名度再高,产品如何过硬,如果患者每次都要弓着腰寻找自己的产品确实对不起公众。该药企随后进行终端“反拦截”,配以合适的营销策略才逐渐赢回市场。越来越多的药企随着操控医药市场难度的增大,开始寻找不寻常的营销之道。
山东省有多家药企组建了自己的医药公司,集代理、配送、批发、零售连锁一体化经营,逐渐完善营销网络。某药企经济实力雄厚,产品遍布全国,却又有自己的“商业公司”,代理其他厂家的产品,而且连锁药店遍布全省。此类举措某种程度上为企业宣传造势,节省了媒体广告费用。同时也增强了在商业企业中的合作能力及话语权。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药企盯着竞争者发狠时,对手也在揣摩你。不走寻常路,往往能避开一些恶性竞争,无论是组建自己的商业公司,还是寻找合适媒体宣传自己,看似寻常,仍旧是不寻常路,只有创新,药企才会看到更多的光明和前景。
大道无形,行者无疆。变化,是医药市场永恒的主题。山东各药企仍旧行走在医药市场的漩涡中,在生产优质的产品的同时,更多的时候需要推出优质的营销策略和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