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以来,北京、深圳两地公立医院陆续取消药品加成收费,同时设立阶梯定价的医事服务费等,北京试点医院友谊医院超过1500种药品实施“零加成”,半个多月来,医保患者次均药费比照上半年次均下降了100.44元,降幅接近三成。深圳在公立医院全面取消药品加成,涉及2962种医保目录药品,药价是以前的“八五折”甚至是“七五折”。京深两地这些医改举措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卫生部部长陈竺近日在北京友谊医院调研时表示,医改撕掉了“以药养医”的标签,取得了初步成效,下一步将适度扩大改革范围。
作为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制度设计之一,医院取消药品加成收费的改革今年7月在一些地方、一些医院正式开始实施,从一些试点医院反馈的统计数据看,医药费降低效应明显,说明改革的目标和思路清晰,方向正确。“处方现在‘瘦身’了”,“药价降下来”,试点医院一些患者的回应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这一点,这无疑是一个令人欣喜的好起点。
总结上述医改取得的正效应,有几个方面是值得肯定的。一是医药费与医疗行为分开,实现了一些患者到大医院想看好医生不想买贵药的愿望,以前到医院看医生被绑架购买高价药的现象得到了纠正;二是药事费提高后,医生收入与医术实现了正相关,改变了过去不管医术如何只要卖药多就能获取高收入的本末倒置现象;其三,医药分开后,一直被患者诟病的医生和医药代表之间的商业贿赂行为得到了有效遏制,患者期盼医院管好医生手中那支笔有了相对公开且可监督的制度保证。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目前取消药品加成的医改正效应还只是初步的,只是医改大局的一小步。这一小步走得是否扎实,关系到未来的医改大局。因此,必须及时总结经验,巩固成果。
从公众的回应看,在肯定成效的同时,还有一些担忧。如“大处方审核”机制能否有效预警;出现医生和医药代表勾连行为,医院能否坚决处理;药事费、挂号费是否存在部分病种的一律上限加高;医院会不会“拆东墙补西墙”延续惯性的获利冲动,将药费损失通过其他方式实行平移,最终“羊毛出在羊身上”等等。
患者的关切是有道理的,应该引起有关方面关注,并将这些可能导致改革迟滞的因素通过更加有操作性的方式逐一解决。破解“以药养医”的改革举措只是医改大局的“冰山一角”,要解决“看病难、看病贵”,还需要内容更周全、措施更得力、监督更有力的大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