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2011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以来,不少涉抗上市公司业绩如坐“滑滑梯”般一蹶不振。8月1日,被称为史上最严限抗令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84号)正式实施,市场预计政策引发的产业“寒冬期”或令不少企业难以走出“低谷”,但从另一方面却倒逼企业加速转型,尽早告别“跌跌不休”之势。
涉抗药企中报或继续下滑
尽管《办法》从8月1日实施,但对于药企而言,早已感受到阵阵“冷风”。金城医药[13.40 5.43% 股吧 研报](300233.SZ)近日在披露2012年上半年业绩预告时指出,受《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办法》等“限抗”政策的影响,今年1月至6月产品市场竞争加剧,导致产品毛利率同比下降明显。尤其是主导产品A E-活性酯受政策影响较为明显,销量同比出现较大幅度下降,预计1-6月份公司盈利1000万元至1300万元,同比下降69%至76%。
福安药业[19.46 0.88% 股吧 研报](300194.SZ)也称,受抗生素政策及市场竞争的影响,主要产品氨曲南原料和制剂销售价格较上年同期出现明显下降,致公司净利润同比下滑。预计今年1-6月份盈利5200万元至5800万元,同比下降14.68%至23.5%。
另外,市场普遍预计鲁抗医药[4.18 1.46% 股吧 研报](600789.SH )、华北制药[5.52 6.36% 股吧 研报](600812.SH )等抗生素龙头企业,在一季度亏损的基础上再踏“地雷”,中报继续告亏。
与之相对应的是,上述公司股价也陷入了低档。自《办法》于5月份出台后,鲁抗医药的股价从6 .08元下滑至当前的4.12元;华北制药从7.3元下滑至5 .19元,跌幅分别达到32%、29%,远高于同期上证指数[2111.18 -0.57%]10.8%的降幅。
中康资讯研究员单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办法》的实施主要从下游冲击产业发展,预计相关上市企业业绩和股价还将持续回落。”
抗生素市场进一步缩水
根据安全性、疗效、细菌耐药性、价格等因素,《办法》将抗菌药物分为三级:非限制使用级、限制使用级与特殊使用级。
根据《办法》有关规定,医生开处方使用抗生素时,必须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及血、尿常规等实验室检查结果,初步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才能应用抗菌药物。对于未按照规定开具抗菌药物处方的医生,将被限制、取消处方权,甚至被暂停执业活动。
事实上,自2004年卫生部发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至今,关于抗菌药物的相关政策已有9条,期间包括2008年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通知》、2009年的《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以及2011年的《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南》等。
相关统计显示,从22城市样本医院终端用药数据来看,2011年抗菌药物的金额为191 .46亿元,同比下降4.3%,同时,2011年抗菌药物占药品总额的比例由1月份的24%下降至12月份的16%,降幅明显。
由此可见,国家对于“限抗”将趋于常态化、精细化,限抗趋紧也将引起抗生素类市场总体缩水。
中国医药[20.70 0.68% 股吧 研报]工业信息中心研究员王彩娟表示,2011年起的专项整治涉及的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为430多家,只是国内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中的部分,显然,《办法》将使抗菌药的限制使用政策更大范围铺开。伴随着其落实程度,抗菌药物市场会进一步受到抑制,尤其是使用过于广泛的广谱品种或者安全性较差的品种。比如氨基糖苷类、青霉素类、三代头孢等,此类品种的市场明显下降。
限抗风暴倒逼企业谋转型
国内抗菌药产品低水平重复过多,仅青霉素一种药品,就有华北制药、哈药股份[6.04 -0.49% 股吧 研报]、鲁抗医药、石家庄制药、华星制药等五大生产商在争夺,可想而知其他抗生素生产企业数量之多。
中投顾问医药行业研究员郭凡礼指出,《办法》对药企而言会两方面的影响:首先品种单一、规模较小的企业将被取缔;其次对药企抗菌药物标准化及规范化生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国内涉抗企业可从三方面应对或者转型:一是从药物生产品种及数量上加以限制,提高抗菌药物的标准化生产;二是搭建抗菌药物研发平台;三是积极进行筹融资确保现金流资金充裕。
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会长于明德表示,尽管企业转型不易,但若不经历这一“阵痛”,肯定会在这轮行业洗牌中被挤出市场。值得一提的是,不少先行者已“开跑”寻求新机遇。例如,抗生素龙头联邦制药[3.62 -0.55%]将做深做透糖尿病领域确定为新一大方向;鲁抗医药也积极实施兽药大制剂战略,此外,抗菌中药制剂也开始受到青睐。
拥有国家中药二类新药痰热清注射液的上海凯宝[25.10 0.80% 股吧 研报](300039.SZ)高层1日对记者证实,《办法》实施后的确有望为中药类清热解毒产品带来利好,市场销量或将借机提升。
不过,对于呼声较高的“中药抗生素”,分析人士认为,前景还有待观望,毕竟疗效还需要经受临床使用的考验。另外,公开信息显示,一些企业因“限抗令”逐渐缩减了原有抗生素的比例,转而在生物制品和新药方面加大了投入,对此,投资机构建议企业需根据自身能力,谨慎待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