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从今天开始,卫生部第84号令《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正式施行。本报相关版面此前已经刊登多篇报道,邀请多位医学、药学领域专家学者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进行了分析和解读。那么,作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团队的重要成员、在临床一线接触抗菌药物的临床药师,他们自己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有何认识,对抗菌药物管理有何建议呢?本期刊登的两篇文章讨论了大家关注和思考的一些具体相关问题,从中可以窥见广大药师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的重视与支持。
近日,笔者遇到一位患儿家属的质问:“小孩发热,为什么医院药房没有头孢吡肟这个药?”笔者回答:“头孢吡肟是第四代头孢菌素,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属于特殊使用级的抗菌药,不能门诊用药。”患儿家属反问道:“那为什么街上的药店就有呢?”由此引发了笔者的一些思考。
抗菌药物是人类抵御细菌感染性疾病的有效手段,但是滥用抗菌药,极易促使细菌耐药。细菌一旦产生耐药性,就会使原本有效的抗菌药物的治疗效果降低或丧失,使人类对付细菌的有效武器越来越少,越来越弱。所谓抗菌药物滥用,是指不依据抗菌谱,大剂量、长期、无原则使用抗菌药物。滥用抗菌药物的危害包括:诱发细菌耐药性,导致病原微生物对药物产生抵抗;损害人体器官;导致二重感染;浪费医药资源等。据2007年调查统计,我国每年生产抗菌药原料大约21万吨,出口约3万吨,国内使用18万吨,人均年消费量138克左右,是美国人的10倍,抗菌药物滥用在我国已经是一个普遍的社会问题。
为此,从2005年起,卫生部就将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作为阻击抗菌药物滥用的主战场,开始了规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管理。今年8月1日起,卫生部又正式施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对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使用管理作出了严格的规定,被称为“史上最严”的抗菌药物管制,抗菌药物滥用阻击战开始进入了攻坚阶段。然而,这场战斗目前却处于一个单兵——医务人员独自作战的局面,尚需要全社会、全民的参与。
首先,在养殖业中,抗菌药加入到饲料和兽药中,用于家畜、家禽、水产品的养殖。由于这些抗菌药在动物体内无法得到完全降解,长期使用会形成抗菌药的体内残留。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等国际组织得出的较为一致的观点是:养殖业使用抗菌药物有可能引起动物病原菌耐药性的升高。最近几年,美国一些养殖场的工人感染耐药细菌案例的不断发生就说明了这一点。美国很多医学家都认为,动物滥用抗菌药与人类感染耐药菌有明显的关联。国内一些专家也认为,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兽药残留监控体系建设,才能尽量避免养殖业使用抗菌药造成动物源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和转移对人类健康的潜在危害。当前,我国养殖业亟须一个限制滥用抗菌药的刚性规定。
其次,抗菌药物属于处方药,一般不能在社会药店自由购买,如果需要须出具医师处方和病历卡购买。但是到目前为止,药店还做不到将有执业资格的医师的签名进行备案,这样如何能辨别处方的真伪?即使发现有假处方买药,也难以监督查处。另外,在医疗机构实行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同时,对社会药店抗菌药的销售管理该提出什么样的规定?是不是国家对社会药店销售抗菌药物也可以作出一个限定呢?笔者认为,规定社会药店只能销售非限制使用级的抗菌药物应该不难,监管起来也很容易。
第三,时下输液已经成为临床主要用药途径,也被广大患者所接受。感冒,输液;拉肚子,输液;咳嗽,输液……无论是在大医院,还是在诊所、社区卫生服务站、医务室,医生为患者采取的主要给药方式多数都是输液。据2009年统计,我国医疗输液104亿瓶,相当于13亿人口每人用了8瓶,远远高于国际上2.5~3.3瓶的水平,输液成了抗菌药物滥用的主要途径。新颁布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第二十九条规定,“医疗机构应当制定并严格控制门诊患者静脉输注使用抗菌药物比例。村卫生室、诊所和社区卫生服务站使用抗菌药物开展静脉输注活动,应当经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核准。”这项规定很好,关键是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如何能做到对村卫生室、诊所、社区卫生服务站的输液资格的监督管理。
第四,由于我国医药卫生知识普及程度还不够,国民对合理用药知识相对缺乏,对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的概念和意义不清,同时易受药商广告宣传的影响;即使是具有较高文化水平的人士,对抗菌药物使用的理解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再加上一些人认为到医院找大夫开药,可能会搭上一些检查,费时又费钱,还不如直接到药店买药或找诊所输液方便,这就使抗菌药滥用有了可乘之机。还有一些患者盲目追求使用所谓“高级”抗菌药,甚至为医生不给开“高级”抗菌药而引发医患纠纷。因此,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加强对公众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宣传教育,纠正错误用药观念、用药行为和用药习惯也尤为重要。
总之,抗菌药物滥用阻击战需要全民、全社会的参与,仅仅靠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单兵独进,即使取得战果也只能是暂时的、局部的、有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