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医药动态实时掌握

职场“自闭”自己解

发布日期:2012-08-01  |  浏览次数:69360

平时独来独往,不喜欢和同事交流,只喜欢一个人闷头待着,但凡处在社交场合都感觉别扭;不善言语、过于低调,易被同事边缘化;与领导沟通倍感吃力;与顾客打起交道来更力不从心,频频失手……若你也有这样的“症状”,请注意了,你有可能患上了“职场自闭症”。

1【真实案例】刘昕然和赵旭武是同一批应聘到药店的应届毕业生。半年后,刘昕然在店里的人缘越来越好,而赵旭武还是觉得和同事们谈不来。某次部门聚餐,订位子的时候把赵旭武给算漏了。这时,赵旭武才意识危机,可他不明白的是,无论多艰巨的任务,但凡自己一个人都扛得住的,他都不会麻烦同事;而刘昕然的能力并不比自己强,而且经常需要求助于别人,为何反而她更受同事欢迎呢?

能力强但没有好人缘

很多职场人都会遭遇这种“不安全依赖”,难以享受被爱的感觉。他们认为,被爱虽是一种美好的感受,但如果不做任何努力,任何关系都无法长久。不安全感让他们极少寻求帮助和被爱的感觉,特别是内向、敏感的人更甚。正如赵旭武,他喜欢独立完成工作,不愿意欠别人的人情;而刘昕然则不然,觉得自己是新人,工作能力有所欠缺也是正常的,所以对于前辈们的援手从来都是“笑纳”,而且还不断地反馈善意的感激。一来二去,同事们自然也就更主动地去帮刘昕然了。正因为刘昕然技巧地接受了帮助,不仅能顺利完成各项任务,还让给予她帮助的同事更多地感受到“被需要”的价值。

事实上,没有人会觉得真心的信任是一种麻烦。适度向同事求助,在接受帮助后,要让对方知道自己的感激,如果还有余力,更可以让同事们感受到他们对于你很重要。 

2【真实案例】店长的生日快到了,某天午饭后,同事凑在一起讨论送什么礼物给店长比较好。同事们聊得热火朝天,职场新人王楠楠很想说说自己的想法,可就是张不开嘴。无奈之下,她只好坐在一旁看着。下班后,同事们有说有笑地准备一起去买礼物,却没有人叫她,最后,她只能硬着头皮追上一位同事,勉强摆出笑脸跟大家一起走了。“我家在农村,但其他同事都是城里人,他们讨论的话题都不在我的兴趣范围内,他们的一些观点我也不认同。我总觉得自己跟他们不是‘一拨的’。”王楠楠很苦恼。

跟同事不是“一拨的”

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渴望被群体接纳和认可,但是如果这种期望曾经遭遇壁垒,我们就会本能地收缩表达的欲望,久而久之便形成一种“自闭”。

对于王楠楠这样的新人来说,刚进入一个新环境,对团体的接纳和认可就更为渴望,最好保持一种开放、接纳的心态。我们想要得到什么,最好要先懂得给出什么。想得到接纳和尊重,最好先懂尊重和接纳其他人的喜好和兴趣。对一些就算你不是很赞同的观点,也要有一种接纳的心态。接纳并不代表你一定要在心理上接受,只是允许其存在。然后再求同。当你敞开心怀接纳别人的不同时,团队成员们自然也就会对你敞开心怀。等你慢慢融入团体后,再和大家探讨一些关于你所关注的话题。

 3【真实案例】李嘉欣工作非常拼命、出色,但就是有一个缺点——天生怕领导。有一次,李嘉欣接到一个重要任务,一周后领导询问进展情况,她才支支吾吾说出遇到很大的困难,她正在协调当中。领导皱起了眉头,质问她为何不及时汇报。李嘉欣一时间不知如何应对,既恨自己又觉得委屈。

面对领导很心虚

“领导恐惧症”也是职场自闭症的一种。要解决此问题,要先重新审视自己的家庭,想一想自己是否把家庭中对待父母的方式带到了职场中。

李嘉欣是家里的“老二”,只有大专文化,父母把很多正面评价都给了优秀的研究生姐姐,对她的态度主要以严厉为主。为此,她只能拼命做事,以赢得父母的赞同,但仍然害怕父母批评自己做得不够好。当这种态度被复制到职场,她见到领导就有点心虚,害怕领导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好,害怕自己被其他同事比下去。

首先,她要改善和父母的关系;其次,在和领导相处时,要清楚领导并不是你的父母,他只是你的合作伙伴,所以不必心虚,要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4【真实案例】陈可可现在有一种感觉:有些建议就算说了也起不到任何作用,说多了还得罪人,倒不如不说。“以前,我还不知天高地厚地说出自己的一些看法,自以为很真诚地在为整个部门着想,但是结果却是被‘穿小鞋’。”如今,她再也不像以前一样积极发表看法,开会时尽量往后坐。

提建议却被“穿小鞋”

发表意见要顾及他人的感受和自尊,避免带入过多的个人情绪。

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首要原则是自我管理和双赢思维。自我管理包括牢记自己的职责和控制自己的情绪。而双赢思维就是能够随时站在别人的立场来考虑事情,以协调合作的态度完成既定目标。无论说什么话,都要顾及他人的感受和自尊。提意见和建议时,要避免将个人情绪带入其中,诉求共同的利益和双赢,而不是以自我为中心。所以,陈可可应先审视一下自己,是否表达意见的时候带入了过多的个人情绪?然后换位思考,也许就能理解周围人的反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