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指出,建立中医药继承创新体系,提高科技对中药产业发展的贡献率;提高研究开发和合理利用能力,加强中药产业创新能力,提高中药产业国际市场竞争力。同时,督促各级政府加大对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推动力,加大对中医药的投入,为中医药事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根据《规划》指标,至2015年,预计中医药工业总产值将达到5590亿元人民币,年均增长率达12%。
研发型企业“黄金期”
数据显示,2011年全国中药饮片产业营业收入达853.72亿元,与2006年相比复合增长率达到35%以上;中成药实现产量242.6万吨,相比于2003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8.78%,中药在生产和销售上发展势头强劲,中药行业整体状况良好。在此基础上,《规划》的出台,将进一步加速行业发展,尤其是随着各项具体指标的推进,各级政府也将扩大中医药的服务渠道,为中药产业发展提供基础支持。
同时,分析人士指出,《规划》将使中成药创新研发力度得到进一步重视,各类品牌中药及现代中药上市企业将进入黄金发展期。其中,有上游中药材资源,具备较强现代制药工艺及品牌拓展能力的企业有望实现持续快速的发展。例如精华制药生产出季德胜蛇药片后又出产了衍生品如花露水、止痒喷雾剂等,东阿阿胶出品了阿胶系列保健产品等。这类品牌拓展能力强、具有品牌优势的中药企业,较易于突破纯药束缚,有效扩大品牌价值覆盖面,市场空间潜力巨大。
此外,一些具有独特原料及配方的品牌中药企业发展势头同样也不可忽视。如对我国国宝级的珍稀中药材乌灵参拥有独家开发优势的佐力药业,其乌灵参的产业化才刚刚起步;而奇正藏药生产的消痛贴膏疗效优势明显,在骨科止痛药中保持排名第一。这类企业都有望成为中医药产业黄金发展期中的领跑者。
新药审批受制约
尽管研发型中药品牌企业发展势头强劲,但仍有一些因素制约其发展。数据显示,目前通过注册的中药新药有1141种,其中一类新药占11.5%,二类占6.5%,三四类占40%,五类占2%。数据反映,一二类新药的数量明显偏少,低水平重复现象严重,行业整体研发水平低迷,实力强的研发型中药企业欠缺。
专家指出,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因素,在于中药新药审批制度的局限性。与西药不同,中药有其自身特殊性。虽然中药在临床治疗中效果显著,占据绝对优势;但若按照西药的研绝大部分中药都无法通过审批。然而,新药研发成功后,必须有审批证书才能生产上市,否则即使药效再好,申请专利也毫无意义。依据现行的中药新药审批制度,不论经方、古方、新方都必须按西药审批方法和要求上的硬性规定来提取活性成分,以致中药开发必须首先考虑便于提取活性成分与通过审批。这成为目前中药企业研发无法突破的难题,阻碍了研发型中药企业的发展转型。
对此,业内人士表示,从政府的角度来说,尽管目前已有相关利好政策出台,但还应在中药审批等方面给予政策松绑;而作为企业自身也应加强中药研发科技投入,以技术攻关,如仿照牛黄清心丸加大投入改进剂型的思路以突破新药研发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