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如何把木梳卖给禅师”有感
据说,上海有一个公司想招聘一个优秀的销售代表,因该公司的待遇特别好,应聘者众多。经过一次笔试和两次面试,最后只剩下张先生、王先生和李小姐三人。这三人都非常优秀,用一般的方法已经很难区别优劣,所以,主考官就出了这道考试题。三人拿了公司发给的差旅费准备出发,大家约定,十天之内,不管销售业绩如何,三人都要准时回本公司。
先说张先生,他乘火车来到安徽的九华山,一进寺庙门,见到一位德高望重的禅师,就走上去打招呼。
禅师:施主,有何贵干?
张先生:鄙人姓张,江苏英业公司业务员,今特来介绍本公司产品――精美的木梳。
禅师:出家人六根清净,这东西有何用,施主有意取笑俺吧!
张先生:本人奉公司之命,不得已而为之,千里迢迢来到贵寺,出家人慈悲为怀,请大师无论如何买一把。
禅师:前已言明,施主之言,仿佛心怀恶意,羞辱咱出家之人。
情景:众弟子听见**的斥责声,个个手举杀威棒,把张先生轰出山门。在下山的路上,张先生遇一游僧,旅途艰辛,头皮又脏又厚,奇痒无比,经张先生一番恳求,动了恻隐之心,慷慨解囊,买下一把。所以,张先生满腹冤屈,涕泪横流,十日艰辛,仅卖出一把木梳。
再说王先生,他一路辛苦,来到四川峨眉山。山高风大,见众香客头发散乱,衣冠不整,疲惫不堪。王先生发现,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就很自信地来到主持大师的面前。
王先生:大师,峨眉山乃普贤菩萨之道场,庄严宝刹,佛门净土,众香客如此衣冠不整,蓬头垢面,实在是亵渎神灵,是吗?
主持大师:施主言之有理,有何妙计,不妨道来。
王先生:众香客在进香拜菩萨前,理应整装梳头,才显虔诚之心。大师,何不在各寺庙门前备一把木梳,众香客见之,就可用也。
主持大师:妙哉!妙哉!我宝刹有十座寺庙,就买十把吧!
情景:王先生有点神气的样子,十日的艰苦劳动得到了合理的回报。
最后说到李小姐,她不辞辛苦,一路风尘仆仆来到山西五台山,这是文殊菩萨的道场,久负盛名,是香火极旺的名刹宝寺。李小姐刚进山门就打听方丈大师的爱好,且很快与引路的小和尚成为好朋友。
李小姐:方丈大师,凡进香朝拜者,无不怀虔诚之心,望佛光普照,恩泽天下。
方丈大师:施主所言极是!
李小姐:大师乃得道高僧,且书法超群,何不题“积善”两字于木梳上?
方丈大师:施主过奖!不知题字有何用意?
李小姐:凡捐钱物者,均赠一把,让善男信女们了却三千烦恼丝,以此显示天下,我佛慈悲为怀,慈航普渡,保佑众生。
方丈大师:施主之言甚合我意,即签合同,先购一千把,不日送到。
情景:李小姐很平静地把一张合同交给主考官。
我的感受1:张先生的销售业绩为什么只有一把?原因大概有以下两个方面:
1. 没有认真地考察销售环境,就与目标客户进行沟通。一般的销售人员都有这样的通病,工作很努力,销售业绩却不好。
2. 认为考题不符合逻辑,绝大多数销售人员都有这样的思维,自己认为不可能的事情,就确定为不符合逻辑。但是,我们必须承认,我们所拥有的知识不足人类知识总量的1%,所以,我们认为不可能的事情,都有可能发生的。
我的感受2:王先生善于研究市场,能够及时抓住市场机会并获得成功。他对佛教文化也有所研究,终于得到主持大师的赞同。
我的感受3:李小姐的销售业绩为什么是张先生的1000倍?原因大概有以下三个方面:
1. 与王先生一样,善于研究市场并及时抓住市场机会;
2. 及时研究与市场环境相关的知识,如佛教知识;
3. 善于沟通,与人为善,广交朋友,深刻了解目标客户的爱好,然后就投其所好,迅速成为对方的好朋友,取得对方的信赖。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人际关系中的黄金法则,要做到这一点,销售人员必须经常地站在对方的立场或角度来考虑问题,这样,能够充分理解对方处境,善解人意,迅速地拉近双方的心理距离。
人之相知,贵在知心,这是人际关系中的白金法则,对于关键的客户特别是关键的人员,销售人员务必认真寻找对方的喜好,全力以赴地学习,投其所好,迅速地成为他的知心朋友,我坚信,任何困难的问题将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