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组织的目标,世界上既不存在无目标的管理,也不可能实现无管理的目标。目标决定了组织结构的具体形式和特点,进而决定和影响组织的工作效率和活力。
药品是全球公认的特殊商品,世界各国都对其施行比一般商品更加严格的管理。虽然各国对药品管理的重视程度都很高,但收效却存在较大差异,这与药品管理目标的定位不同不无关系。
由系统的阶层性特征可知,系统由多个较小的系统(为较大系统的分系统)组成,分系统又由更小的分系统组成,以此类推,形成了由若干层级的若干分系统构成的较大系统。每个层次的系统都有其系统目标。较低层次的系统目标应来源于并服从和服务于较高层次的目标,才能保证在实现较低层次目标的同时实现较高系统的目标。如果较高层次的系统目标定位失准,较低层次系统的目标又依其而准确定位,那么通常就会出现分系统效率越高,其相关大系统的总体收效越差的后果。因此,越是层级高的系统目标,其科学合理性的重要性就越大。
目标是对使命的表达。一国药品管理的使命是“保护和促进国民健康”,中国也不例外。在此使命引领下,“保证和促进合理用药”成为各国在药品使用环节所共同追求的目标,也即国内外公认的药品使用系统的目标。
由于合理用药的四大要素是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和适当性,因此,药品使用系统的目标是保证和促进用药安全、有效、经济、适当。药品研究开发、药品生产、药品流通、药品使用系统是构成药品管理大系统的四大主要分系统,通过对分系统目标之间的相互关系分析可以发现,各分系统的目标具有明显的不可叠加性特征,这意味着药品管理各分系统的目标要一致,即药品研发、生产、流通分系统的目标都应保证和促进用药安全、有效、经济和适当,只是不同环节的侧重点可以不尽相同,但涉及到的要素不可缺失。
值得强调的是,我国药品管理系统的总目标之所以应是“保证和促进用药安全、有效、经济、适当”,而不是“保证和促进药品安全、有效、经济、适当”,原因在于,后一种表述可能仅仅实现药品自身的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和适当性(研发和生产适当的品种等),保证和提高药品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是必要的,但并不必然意味着可实现用药安全、有效、经济、适当,进而也就不可能完成我国药品管理“保护和促进人民健康”的神圣使命,原因在于原本安全、有效、经济、适当的药品也可能因不合理使用而降低或丧失合理用药的四大要素(如小病大治、轻病重治、抗生素等药物滥用)。
此外,总目标中并没有直接提及质量稳定、可靠、均一以及价格合理、可及性、可获得性等常见的重要因素,其原因在于药品质量的稳定、可靠、均一是实现安全性、有效性的必然要求,而价格合理、可及性及可获得性是实现经济性和适当性的必然结果。因此,从广义上讲,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适当性可以涵盖质量稳定、可靠、均一等药品质量的全部内涵,以及价格合理、可及性、可获得性等多重内涵。
综上可见,安全与有效是世界各国长期以来一直最为关注和严加管理的两大要素,但仅仅关注这两大要素,尤其是仅关注药品自身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远不足以实现药品管理的目标,也就无法真正意义上完成药品管理的使命。使命和目标要求对安全、有效、经济、适当四大要素予以综合考虑和管理,而非对其进一步排列轻重并据此分为先后。只有按照目标要求对所有应考虑的要素均予以综合考量,才可能获得系统的“涌现效应”,也即“1+1>2”的效果。
沈阳药科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 孙利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