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模式”在面世之初,既得到很多的赞扬,也面临了众多的质疑。2010年8月,安徽省出台《安徽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集中招标采购实施方案(2010年版)》,由于方案制定包括“双信封”招标、量价挂钩、单一货源承诺、生产企业承担配送责任等许多创新之处,其经验被总结为“安徽基药采购模式”。
但招标中出现的“唯低价是取”也为行业广泛诟病,面对安徽模式,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会长于明德指出:“选最低价格这样一个指导思想,无论理论和实践都是说不过去的。”
不过,有关协会对于安徽模式做的各种调查,也难免有曲解之处。
今年4月23日,在合肥举行的第二十一届中国医药企业营销高峰论坛上,安徽省卫生厅副厅长徐恒秋针对各界的质疑表示:“‘双信封’模式并不是唯低价中标,只有技术标合格的才有资格参与商务标的竞争。从安徽的实践来看,‘双信封’可以增大企业竞争力度,减少人为因素的干扰,最大程度地降低药品价格,增加招标透明度。”
徐恒秋提供的数据显示,以160万单位的青霉素为例,共有14个生产厂家投标,技术标评审中,淘汰了7家规模较小的企业,包括报价最低的四川制药公司。而被省级药监部门通报质量问题的企业也会被取消中标资格。
随着“最低价中标”在安徽当地的实际操作中消失,安徽模式的“双信封”在评标时将更加倾向于质量。
著名医药营销专家、中国人民大学客座教授徐东表示:“安徽模式是一个好模式,只要稍微改良,就可以推动医药行业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
[质疑一]
价低才能中标?
面对业内争议最大的“唯低价是取”,徐恒秋坦诚:“有些人认为,在这个模式下,容易出现规模小的药企低价入围,大型企业不愿意降价而出局。而事实上,安徽省一直坚持质量优先,‘双信封’下,不但不会出现‘劣币驱逐良币’,还会把一些规模小、质量差的企业拒之门外。”
安徽省卫生厅监测的数据显示,2011年,安徽省内国家基本药物招标有来自全国1202家药品生产企业的9676个药品参与,7616个有效报价的药品进入技术标评审。其中4422个技术标合格的产品进入商务标评审,技术标淘汰率为42%。基本药物招标中,共有392个药品生产企业中标,其中88家为工信部医药排名前100强的企业,188家为排名400强的企业。工信部排名前400强的企业占了该省基药中标企业的70%以上。徐恒秋举了一个例子,例如某一个青霉素产品,多家企业激烈竞争,其中价格最低的是某家企业提出的0.47元,而最终招标部门选择了来自大型企业山东鲁抗的产品。徐恒秋表示:“这就体现出对于质量的重视。”据监测,去年安徽省基层药物不良反应率降低了60%,似乎质量已经有了保证。
不过,鲁抗的产品也只有0.49元,2分钱的差距不知道能否体现出质量的差别。当然,安徽省还采取了更多的措施,避免企业为了中标铤而走险,降低质量。
“质量是药品的关键。”据徐恒秋介绍,“安徽省基本药物集中采购时充分考虑药品的质量和临床疗效,将投标药品提前报送到安徽省药监局审核把关,并邀请相关部门对投标资料进行随机抽查。根据省药招小组的会议要求,对中标企业生产的药品,1年之内2次以上被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质量公告为不合格产品,或者中标药品1年内有1次被省级药监部门质量公告为不合格产品,均视作有严重违规记录,会被取消招标资格。”
此外,关于降价的成效,徐恒秋援引数据表示,2011年,与国家最高零售价相比,国家基本药物平均降价率为52.8%,省补充药品平均降价率为51.7%。仅2011年,安徽省基层医疗机构基本药物(包括补充药物)采购费用与国家零售指导价相比,节约了22.8亿元。
[质疑二]
带量采购是“陷阱”?
安徽模式实施以来,安徽省基层医生用药行为合理,基本药物使用率大大提高,严格按照规律控制各个药品的采购比例,基本药物使用比例大幅上升。
不过,很多企业都觉得安徽模式的“带量采购”是一个美丽的“陷阱”。据浙江省商业协会的调查,安徽招标时给予的基本药物参考量超过300亿元,而实际销售额远远不到,企业降价了也赚不到这么多钱,但是这个金额究竟是多少,并未见有官方数字。
徐恒秋就此指出:“这种说法是不对的,因为安徽全省乡镇卫生院、二三级医院所有公立医疗机构加在一起一年的医疗总收入只有160亿元左右。”
而实际上,安徽省的基本药物采购金额并不多。2011年,安徽省基层医药卫生机构国家基本药物采购金额为12.54亿元,占同期药品总采购金额的比例为75.1%。省增补药品采购金额为3.9亿元,占总采购金额23.3%。
[质疑三]
增补目录超过5000品规?
曾有报道称,被视为全国试点的安徽模式本身已难以为继,安徽的基本药物目录进行了大规模增补,其全省增补的目录品规超过5000种,不少未能在第一轮中标的企业,在增补之后,销售额反而上升,价格也没降多少。
针对这一问题,徐恒秋指出:“我们对于基层药物不够用的问题,也采取了措施。中心医院的用药扩大了15%,可以用大目录的药品。中心医院可能会有一些专科特色,只使用基本药品,会抑制其水平。”
不过,增补的用量显然没有这么大。徐恒秋强调:“我们进行了扩大,但扩大的金额只是药品采购金额的15%。这是一个非常严格的指标。对于这个问题我们也有不同的声音,只说了5000多种品规的目录,我们大目录的范围是比较大。但是一个很重要的限制条件是任何一个中心卫生院只能用总采购目录的15%。”
据统计,到目前为止,安徽省中心卫生院在大目录中采购药,占的品种和金额是9%。一般的基层医院采购了10万元的药,其中大目录品种只占9000元。”
徐恒秋最后说:“增补的品种只占各个医院在大目录中采购的一小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