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的医改优惠政策很多倾斜到了社区医疗机构,为什么就不能倾斜到零售药店呢?相关专家给出的研究意见是:目前市场上的零售药店参差不齐,相比社区医疗机构还不规范,不易监管。
每1800人就拥有一个药店
4月18日,记者在青岛市沿伊春路步行不足1000米,就看到百草厅大药房、丰硕堂大药房、国风大药房、众生大药房等十余家零售药店分列道路两侧。行业人士指出,在青岛隔着马路面对面卖药的比比皆是。除了伊春路,青岛的莱芜二路、洛阳路等这些地方,一个小区域内的药店都在10家以上。
零售药店分布如此密集,的确方便了老百姓买药,但对于药品零售行业来讲,并非利好。记者在一份今年的青岛市政协提案中了解到这样一组数据:青岛现有药品零售企业4700余家,平均1800人就有一家零售药店,相比现在国内大部分城市平均3000人一个药店的密度,青岛的这个数字远远低于了国内同类城市的平均水平,甚至低于发达国家。据该行业某研究机构调研,按药品的服务量来讲,平均3000人一个药店,是零售药店最低生存的保障。
对于零售药店在城市中应该如何布局,是否有章可循呢?记者在一份《青岛市开办药品零售企业审批办法(暂行)》中只找到了一条“药品零售企业的设立,以促进药品零售事业发展、方便群众购药为基本原则”的相关条文,其中并未涉及零售药店之间的具体间隔。而像北京这样的城市,开办药店则有“应与已有药品零售企业之间具备350米以上的可行进距离,商业中心区内可不受间隔距离限制”的规定。
对于这样一份政协提案,青岛市商务局给出了这样的答复:在密度较大的小区里面,零售药店之间的距离可以适当放宽,但要控制零售药店数量,不准超过区域内门头数量的8%。
青岛丰硕堂医药连锁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洪义告诉记者,青岛如果要想达到平均3000人一个药店水平的话,至少砍掉2000家药店。
部分药品价格倒挂难盈利
零售药店过多,必然带来激烈的竞争。记者随便走进了伊春路的一家零售药店,见一位女营业员正在电脑前玩纸牌游戏,见有人进来才抬起头问了句:“买点什么?”记者看到店内不仅仅卖药品,还有食用油、化妆品、零食、饮料,甚至还有香烟。问:“药店怎么开得像超市一样?”她反问:“不卖这些,我们等着饿死啊?”
的确如此,记者在店门口转悠了半小时,鲜见有人进去买药。一家药店的经理指着附近的几家药店说:“那么多药店,我们的日子能好过吗?”
经营者除了在店内经营其他物品,还会在药品价格上大做文章。最为常见的便是降价促销。张洪义举例说,一盒康泰克批发价13元,零售12.8元;一盒50毫克/片规格的倍他乐克批发价要10.8元,有些商家只卖10元,为的就是增加客流量,促进其他药品的销售。
业内人士指出,以降价来进行市场竞争,难免会出现零售企业为了达到低价而采取一些不正当的手段,比如通过非法渠道购买劣质药品,对青岛市民的健康构成隐患。
张洪义给记者算了一下一个零售药店的成本:目前一名执业药师的月薪至少3000元,一名营业员的月工资在2000元左右,一个药店通常要配备两名执业药师和两名营业员;一年的房租要在10万以上,各种税费、日常开销,一年也得5万元左右。算下来,一个标准的零售药店一年正常的运营成本应该在27万元左右。如果按照目前该行业30%的销售毛利率计算,一年100万元的营业额才能支撑一个零售药店的正常运行,也就是说每天要有大约3000元的营业收入。
据张洪义介绍,他在青岛经营着100多家零售药店,其中三分之一的药店日营业额不足3000元,甚至有的药店每天只能进账1000多元。
能否放开药店大病报销?
“从药店买药比在医院买药便宜”随着基本药物制度的推行变成了历史。由于社区医院的基本药物按照进价零差价销售,零售药店的价格优势一夜之间化为乌有,原先经常在零售药店买药的消费者转头走进了社区医院。
“我始终不明白为什么不能放开药店大病报销。”张洪义的疑问代表了这个行业多数经营者的想法。一边是零售药店林立街头,一边是在药店消费的患者越来越少,医药零售行业变得苦不堪言。加上目前很多医院为了防止处方外流,直接利用电子处方在医院内各科室间流转,根本不经过患者的手,患者想“医院开方、药店拿药”有点难。
记者在另一份今年青岛市政协的提案中了解到,目前青岛市民在零售药店购买符合大病报销条件的药品,已经不能报销,而是必须到指定的二级甲等以上医院开方购买此类药品到签订协议的社区才可报销。提案中指出,在二级甲等以上的医院购买符合大病报销条件的药品比零售药店贵30%。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专家认为,这是对社保资金的一种浪费。
“让买药的人在医院排队是医院资源的浪费,让街头林立的零售药店闲置也是一种资源浪费。”张洪义希望,随着医改的深入,能够真正实现医药分离,医院专职看病,药品买卖让药店来做。
目前的医改优惠政策很多倾斜到了社区医疗机构,为什么就不能倾斜到零售药店呢?相关专家给出的研究意见是:目前市场上的零售药店参差不齐,相比社区医疗机构还不规范,不易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