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医药动态实时掌握

对药品从严监管比信心更重要

发布日期:2012-04-25  |  浏览次数:100085

4月18日,卫生部部长陈竺针对胶囊铬含量超标事件表示,药物胶囊重金属限量早就有标准,我们现在要依法严加管理。陈竺表示,对我们的药品、对企业家的诚信、对医药卫生事业还是要有信心,有责任感的企业家、科学家是医药行业主流。

“毒胶囊”引发了中国医药市场的“地震”,消费者对一些涉事药企和相关产品的质疑声四起,也对中国医药的安全性持了怀疑态度。在这样的情况下,卫生部部长出面解释,表示“对中国药品要有信心”很有必要。一方面,有责任感的企业家、科学家是医药行业主流是事实;另一方面,卫生部部长的表态也是对中国药业市场信任危机的一次拯救。

然而,因为社会进步与文明程度尚不足以让道德的、自主的约束成为企业经营的原则,在利润最大化的企业原始目标追求下,违规违法的冲动始终存在于一些企业和企业家身上。之所以有责任感者是“主流”,除过良知与道德、市场规则与市场调节机制的作用之外,从很大程度上来说,在于法律制度对违法现象的震慑,在于监管部门对企业和企业生产行为的严加要求和管理。

违法是要付出代价的,法律设置的这个最起码的道德线,是企业之所以能够规范经营、从严要求、追求产品质量、保障产品安全的统一标准。也正是因为有了对法律底线的敬畏,才有中国药品市场的总体安全,才有了“有责任感的企业家和科学家是主流”。“毒胶囊”等类似的药品违法违规现象,无疑是对法律这个基本道德底线的故意突破,是对监管者工作不力甚至是失职的举报。因此,我们需要严明法律要求,坚持打击药品违法,保障药品安全;需要加强管理,从严要求,让不良者、违法者付出大于违法收益的成本;需要建立预防机制,堵住“毒胶囊”之类的药品出现,至少要堵住其大面积、大规模、大量的流入市场坑害消费者,等等。这些工作显然比消费者有没有信心、给不给中国药品信心更重要。

中国药品要想长远发展,需要消费者的信心,需要中国药品行业、企业家的良知与道德追求,但更需要法律制度的明确与完善,需要相关部门依法管理的从严与尽责。这也正如卫生部部长陈竺所言:“我们现在要依法严加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