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爆出“问题胶囊”事件之后,不起眼的胶囊引发了各方关注和热议。究竟“问题胶囊”危害有多大?今后服用胶囊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专家:“问题胶囊”铬超标危害超三聚氰胺
国际食品包装协会提供的《关于明胶若干问题的报告及建议》称:明胶是一种非完全水解的蛋白质,分为药用明胶、食用明胶、工业明胶和照相明胶等。其中食用明胶常用于酸奶、皮冻中,用以防止乳清等物质析出,增加食物的稳定性。
国际食品包装协会秘书长董金狮教授说:“工业明胶中重金属铬的毒性远高于三聚氰胺,其所涉及的违法生产企业更是多而广,危害更大。”
吉林大学药学院副院长周余来教授表示,如果监管部门加大监管力度,这些现象或许是可以避免的,因为使用工业明胶制作胶囊早已是业内熟知的。
资料显示,早在2004年,中国医药包装协会空心胶囊专业委员会就已针对使用蓝矾皮(鞣制过的各种皮革边角料)制取的“垃圾”明胶和非药用辅料生产的空心胶囊发出呼吁,并印刷了呼吁书,建议制药企业抵制使用劣质明胶空心胶囊。
业内人士表示,由于明胶种类及用途的不同,其原料要求也不尽相同,我国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对不同种类明胶的原料进行了详细规定。部分企业为了自身经济利益,不顾公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用蓝矾皮生产明胶。部分空心胶囊企业为了追求利润,采用劣质明胶为原料,在条件极差的环境中生产空心胶囊。蓝矾皮中含有大量的铬,且无法清洗去除。
据了解,铬对人体骨骼系统毒性极大,尤其影响儿童的骨骼发育。蓝矾皮胶中的六价铬离子若被人体长期吸收,会引起黏膜发炎、溃疡、皮肤过敏、皮肤湿疹、鼻中隔溃疡、喘息性气管炎等,六价铬盐有致癌作用。
专家支招如何识别“问题胶囊”
对于工业明胶做的胶囊和药用明胶做的胶囊存在的差异,董金狮提出了以下识别方法:
首先,色艳:工业明胶做的杂质多,颜色深,厂家会多加着色剂以掩饰杂质,所以颜色越鲜艳越有可能是工业明胶,而药用明胶和食用明胶一般为无色或淡黄色;
其次,质脆:一般工业明胶杂质多,或可能含有淀粉等非明胶成分,所以胶囊一捏易碎;
再次,口松:工业明胶做的胶囊质量、材料、工艺差、胶囊口比较松,容易拧开。
工业明胶铬限量标准应提高
据了解,铬是我国药典(2010年版)规定的食用、药用明胶必须要测的重金属之一。
董金狮指出,目前我国相关标准中,A级(国际先进水平)食用明胶对铬的限量要求为1mg/kg。而药用明胶对铬的限量为2mg/kg,低于食品明胶的国际水平。因此,董金狮建议,应提高相关检测标准,与国际接轨,将药用明胶的铬限量修改为1mg/kg,从技术上没有问题,只要严格要求生产企业执行就行。
据介绍,国家对各种明胶的检测标准和方法都不是盲区,可以做到对食品、药品进行检测,发现有害成分是否超标,从而推断出可能出现超标的原因。
《关于明胶若干问题的报告及建议》称,在由动物皮、骨到明胶再到胶囊以及药品的整个生产流程中,检验环节多达八道:动物检疫、明胶生产企业出厂检验、胶囊生产企业对明胶的入厂检验、胶囊生产企业对胶囊成品的检验、药企对胶囊的入厂检验、药企对胶囊药品的成品检验、质监部门对明胶生产质量的监管、药监部门对胶囊和药企品的质量监管等。“问题胶囊”经过八道关依然能顺利流入市场,问题令人深思。
专家表示,我国现在缺的既不是标准,也不是检测手段,而是执行力度。监管部门监管的核心不是简单的抽样检测得结论,而是要监管生产企业的原辅材料的采购记录和核实其真实性。工业明胶的问题实质上就是原辅材料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根本是要对原辅材料进行源头上的监管。
董金狮建议,完全靠企业自律是不现实的,监管部门要建立联网式台账记录查询系统,禁止企业将工业明胶卖给食品、药品企业,通过明察暗访、建立举报制度及电子监管等手段及时发现问题。周余来认为,当前除了药品行业外,监管部门还应及时查处以工业明胶为原料的其他行业或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