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医药动态实时掌握

商务部摸底药材流通服务产业链

发布日期:2012-04-05  |  浏览次数:77511

 上月,商务部在成都召开了中药材流通分析系统直报培训会,标志着中药材流通统计工作正式启动。180个中药材产地商务部门、20多家中药材市场和7家中药材专业网站参加培训会并将作为直报点,通过网络系统实现中药材流通信息直报。

由于产销不明、信息不对称,近年来中药材价格“过山车式”的异常波动已严重影响了种植、生产、流通、使用各个环节,影响了中医药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此次中药材流通统计系统由商务部市场秩序司委托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建立并负责网站信息维护,旨在建立一套全面、准确、权威的中药材统计信息系统。中药材流通分析系统将通过汇总直报信息定期形成分析报告,为政府和行业提供中药材流通的基本信息,有望解决中药材流通信息的不对称问题。  

补齐信息短板  

2010年市场流通的537种中药材中有84%涨价,平均涨幅为109%,涨幅超过100%的品种多达96个;去年上半年,中药材延续上年上涨势头,部分药材的涨幅甚至超过400%;下半年,中药材价格又开始出现大幅下滑,部分药材跌破成本价。中药材价格的异常波动是多方面因素所致,种植成本提高和市场需求增加是推动中药材价格上升的原因之一,游资炒作和不法囤积等其他因素进一步加剧了中药材价格的波动,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缺乏政府信息的有效引导。

国家有关部门曾出台稳定中药材价格的政策,也组织查处了部分经营者囤积炒作三七、党参等中药材的违法行为。短期内的紧急政策出台的确对中药材价格疯涨起到抑制作用,但毕竟不是长久之计。由于中药材产业链中信息不对称,市场“看不见的手”无法发挥调节作用,不能通过市场机制调节药材价格围绕价值有规律的波动。市场中真正缺少的是权威的产业信息发布和引导机制,而不是简单的查封和惩处。以太子参为例,种植户不清楚上年度市场存量和销售量,不了解全国已有种植面积和当年新增种植面积,无法判断市场行情和价格走势,盲目种植势必增加亏本的风险,也容易陷入中药材“多了是草,少了是宝”的尴尬境地。

商务部近期启用的中药材流通分析系统及中药材流通网络平台正是补齐产业信息发布短板之需,利用平台监测中药材流通信息,定期发布中药材重点品种种植面积、产量、价格等基本情况,搭建中药材种植户和经营者之间的信息桥梁,引导产销,推动中药材价格波动回归理性,促进中医药事业健康持续发展。

重点监测常用道地药材  

该分析系统统计上报主体主要为中药材道地产区、中药材专业市场、中药材专业网站,通过监测中药材种植、流通环节,指导产销,服务广大中药材经营企业和个人。而系统的网络平台将实时汇总各部分上报信息,通过专家加工分析数据形成报告,与中药材流通产、供、销行情一并发布在商务部网站,通过官方网站发布权威行业信息,引导产业健康发展。

统计内容分为3个部分,首先是种植情况统计,中药材道地产区的商务部门统计产地中药材的存量种植面积和新增种植面积,当年产量、库存量、价格等信息,该部分是整个统计信息的基础和核心,是目前市场最急缺和最急需的行业信息。其次是中药材市场流通情况统计,全国20家中药材市场统计流通的29种中药材价格、购进、销售、库存情况,作为流通环节的基础信息反映市场供需情况。另外,专业市场的统计结果将作为今后评定中药材专业市场的重要依据。第三部分是业内有影响的中药材网站将以自己网站统计数据为基础,上报29种监测中药材的种植与流通情况,作为前两部分统计数据的有益补充。

今年上半年将开展首批29种中药材统计分析工作,品种的选择以市场流通量大、道地性突出的品种为主,尤其是人工种植和养殖品种。首批监测的品种集中了近几年价格波动较大的药材,如三七、太子参、党参、麦冬、人参等。通过对这些代表性品种的流通情况分析,部分反映中药材的流通情况。在首批药材直报统计顺利开展后,将依据各省实际情况再增加28个品种作为第二批统计品种,逐步涵盖到市场流通的所有大宗品种,使中药材流通分析系统更好地反映出全行业的实际情况。

理顺产业链  

中药材流通分析系统是完善药品流通,提高行业信息透明度的重要举措。由于系统的非营利性,流通分析系统发布的信息更具客观性和公正性,更能反映中药材价格、购进、销售、库存等市场真实情况。这个平台的构建将促进种植户、中药材流通企业、中成药生产企业和各级医疗机构间的信息透明化,为政府制定合理的产业政策、中药材产业链各相关经营者了解市场发挥积极作用,有效改善信息掌握不全面而导致盲目投资,引导中药材流通有序发展。

政府可以通过此平台了解全国重点中药材实时的监测信息,获得中药材在种植、产出、库存、销量、价格走势、市场行情等全方位统计数据,以此制定发布合理的产业政策,引导产业健康发展。种植户也可借助发布的数据得到监测品种的种植面积和市场存量等信息,有目的地合理化地开展生产。而中药生产及加工企业可以根据所需监测品种的市场行情预估分析产业走势,合理调整生产及加工策略,做到未雨绸缪。各级医疗机构也可以根据中药材品种的市场行情合理调整所需药材品种的使用量与购买量,有效规避中药材价格波动可能带来的冲击和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