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终端格局发生了较大变化。
根据官方统计,上海OTC终端共有2640家。这这些终端中,各自的经营方针都千差万别,大体上分为以下三类。一是私营店(约1000多家),这类终端多数是近几年新开的,均加盟各医药公司,经营策略偏重利益,多数以高毛利为主,少部分偏重高费用或高返利。二类是商业公司直营店(约有300多家,有增长的趋势),如上海复星连锁、上海国大连锁、上海雷允上连锁等。这些店开的时间早,生意也不错,特点是排斥品牌药和高费用、高返利药品。都是商业公司直接控制,要求终端高毛利产品规定的销量,对终端进行毛利考核,是纯粹的高毛利店。第三类就是郊区药店(约占1300多家)。这些郊县的医药公司都是国有企业,经营策略上还是各自守着“一亩三分地”。有着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这些店多数还是注重高费用,只是近几年被厂商家惯坏了,没有一定的力度是达不到效果的。
二、商业公司产品经营策略发生了变化。
早几年,产品扣率能做到批价80以上,各公司也希望进新品,进场费也较少。而目前各商业公司在进新品的策略基本上一致:1、除一些有特点(比如说医保、独家等)的产品外,其它的一概不谈,扣率一般在60-70之间;2、如一些有实力、有关系厂商家非要进,就得同意高毛利的运作方式,一般是批价的30-50扣之间;3、进场费奇高;4、签订试销合同,如销售情况达不到合同要求,立即淘汰。
三、竞争对手发生了变化。
在我们不断成长、成熟的同时,我们的竞争对手亦在变大变强。这里也主要有三类竞争对手。一类是“地头蛇”,这些竞争对手没有计划没也有能力开发整个市场,只是在某个局部市场做得非常好,其它厂商家很难挤进去,即使进去了,也收效不大。这类竞争者多半是医药公司内部人员在操作。二类是“个体代理商”,这类竞争者都是业界精英,都是通过非常手段(主要是政策灵活且不惜利润)短期内占领市场份额,先做大、再做强或是先做强、再做大。他们的定位均属中短期,是我们目前的强劲对手。第三类是有实力的厂家,他们和我们一样,终端兑费、终端困绑式销售、商业返利、各种形式的活动、上促销等综合手段都在运用,甚至还有媒体广告作后盾。是我们将来的真正的竞争者。
当然还有其它方面的一些变化,不管怎么说,OTC市场发展到今天,已经没有什么新鲜的、独特的运作模式可言。“一招鲜,吃遍天” 早已过时,就算把终端兑费、终端困绑式销售、商业返利、各种形式的活动、上促销等综合手段都用上,再加上媒体广告宣传,也未必管用,而且风险特别大。那么我们面对现状到底该如何计划将来?我认为必须清楚地认清楚目前的格局,根据自身的优势和实力量力而行!
本人愚见,欢迎各位大侠的臭蛋与鲜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