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医药动态实时掌握

医药商业:迷雾中铺设阳光大道

发布日期:2012-02-02  |  浏览次数:50479

 对于国内的医药商业企业来说,渠道是发展的最重要一环。众所周知,渠道的建立主要有两种方式:自建渠道和并购扩张。

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虽然相关的药物政策仍未明朗,医药商业的未来发展难以预判,但可以肯定的是,渠道的进一步铺开依然是2012年医药商业发展的重要方向,而通过并购进一步提高行业集中度更是可以预见的必然趋势。  

集中度进阶

当下,是实现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目标的关键时期,也是药品流通行业结构调整和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

去年,国药集团、华润集团、上海医药等大型企业加快跨区域并购,民营企业九州通也在全国范围内不断扩张。

“其实,现在医药商业很大的成长空间就在于规模。如果医药商业不具规模、缺乏量的提高,单靠企业的内在盈利能力,业绩基本上比较难提升。因此,现在基本上都是采取外延式并购的方式扩张。相对来说,以这种方式发展起来会比较快。”东海证券分析师屈昳向记者指出。 

规模化、集中化已日渐成为医药商业发展的关键词。没有规模,企业难以发展。然而,更需明确的是:有了规模,并不等于一往无前。“对于2012年甚至更后的发展,还要看企业实现规模化之后,内部的整体运营效率是不是得到真正的提升,规模效应是不是能够真正体现。”屈昳如是补充。

如果说,自身发展需要是企业并购的内在动因,那么政策的支持则是加速医药商业并购的外在推力。

商务部去年5月发布的《全国药品流通行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以下简称“规划”),正式为未来几年医药商业的发展定下了基调。规划提出,到2015年,要形成1~3家年销售额过千亿的全国性大型医药商业集团,20家年销售额过百亿的区域性药品流通企业。

距离规划正式发布还不到两个月,排名前三位的医药商业龙头间的竞争就已白热化。6月,上海医药商业大举并购;同期,华润的外部收购以及内部资源整合也进一步加快,集团旗下的北京医药并购普仁鸿25%股权;其后,北京国有资本经营管理中心将其持有的北药集团1%的国有股权无偿划转给中国华润,中国华润因此获得北药集团的控股权;8月,上海医药又以3.44亿元购了江苏无锡山禾医药80%的股份……九州通、南京医药、广州医药也陆续进行区域性布局。

就此,上海证券研究所医药行业分析师赵冰向记者指出:“2011年,医药商业领域出现了众多并购案,最大原因就是国家政策支持。我相信,2012年能看到更多这种外延式并购,行业的集中度还会进一步上升。”

“三年的新医改已经过去,但目前来看,效果并不明显,行业的压力正植根于此。所以,政府肯定会对推出新医改的配套措施,比如流通或者商业的其他的一些规划。”中投顾问医药行业研究员郭凡礼如是表示。

不过,不少业内人士在采访中还表示,医药商业的今年发展还在迷雾之中。屈昳指出:“整体来说,现在这个行业还是处于内部整合阶段。由于下游的药品政策还不是很明朗,尤其是各个省的招标制度不一样,所以各省的具体走势会比较难判断。但是,全国性或者区域性的商业龙头还是值得持续关注。”北京民智谷管理顾问公司执行董事史万奎也表示,医药流通市场正处于拐点期:“可以说,目前,各个企业都难以看清未来,预计今年医药商业的并购行为会有所减弱,不过,对零售连锁的并购趋势将会加快。” 

做精细商业

事实上,发展到现在,很多医药商业企业在渠道、技术、人才等方面已经出现同化趋势。因此,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内精耕细作,提供个性化、差异化的服务,无疑将成为医药商业未来发展的趋势。

中国医药商业协会副会长王锦霞早前就谈及了医药流通领域的发展趋势:“医药商业企业的经营思路,将由赚取进销差时代向收取多元化服务佣金时代转变。习惯扮演批发商角色的医药商业企业应当努力成为药品生产企业的代理商,通过代理产品配送业务赚取佣金。”

“服务对商业来说,的确越来越重要。提供一些个性化服务,比如帮助医院确标等。这肯定是企业一个发展方向。虽然还难以看透哪些服务是医院最需要的,但各个企业都会精耕细作,这是毫无疑问的。”赵冰也表示。

以广州医药的“服务式流通”战略为例。广州医药成立了专门的部门进行“服务式流通”的设计与推进,而支撑该战略的全面智能管理信息系统也已经通过自主研发建立。与此同时,“服务式流通”的战略也将在未来5年的并购整合中得到进一步的实现。

对于服务的价值,虽然屈昳同样表示肯定,但她也指出:“提高服务可以达到提升整体附加值的效果,然而,关于具体的服务模式,估计各个企业目前仍在比较初期的设想或者试验阶段。”

除此之外,记者在采访中还发现,第三方物流也是今年医药商业领域的重要看点。“国外企业比较重视这种细分化的合作,只专注于自己所在的领域。但是目前国内的第三方医药物流仍处于非常初级的萌芽阶段。”借鉴国外发展的经验,郭凡礼向记者指出第三方医药物流的前景无限。

“目前来说,国内的大型医药企业都拥有自建的物流系统,可能一定程度上能节省费用。但从长远来看,如果这些企业把药品的配送、流通交给第三方医药物流,可以把自己的精力全部放在新药研发、营销策略上面;而且,这些第三方物流都建有高标准的体系,有利于节省企业成本、提高效率。所以,第三方医药物流未来是大势所趋。”

其实,目前,除了国药控股、九州通等传统商业巨头纷纷对第三方物流进行布局,邮政物流、DHL等社会物流企业也已经大张旗鼓涉足医药领域。

虽然第三方医药物流是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不过,在史万奎看来,这种业态的发展和普及仍需要一个过程。“目前中国的第三方物流业务还不够成熟,或者说远不成熟,尤其对于标准高规模大的医药流通来说,还缺乏对现有流通替代的业态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