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医药动态实时掌握

药店多元化,剑指何方?

发布日期:2012-02-01  |  浏览次数:96249

近年来,笔者所接触的所有医药零售业的投资方、经营者都在药店多元化经营上绞尽脑汁。不但是连锁药店,就连单体药店也基于诸多现实与未来的原因而高举多元化的旗帜。 第一,多元化是被逼出来的。自从零售药店的放开管制以后,尤其是在南方,药店犹如雨后春笋般地扩张,直接加剧了药店间的竞争,单纯的药品销售已经满足不了药店的盈利需求,于是多元化则成为规避竞争压力的首选策略,这是最初始的动机。 

第二,企业发展动机的推动。药店的多元化是由连锁药店率先开展的,最早进行药店多元化尝试的是平价药超。其一,当单纯卖药的利润遇到瓶颈,已经不能满足企业发展要求时,必须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其二,平价药超有足够的经营空间来为多元化提供经营条件,能更大地增强药店的“坪效收益”(即一定期间内的每一平方米的经营收益)。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来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新的动力。这也许是药店多元化的最重要的动机; 

第三,政策的管制。药品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受到政策的严厉管制。其一,自从2005年开始实施处方药的“双轨制”后,药店的处方药销售受到极大的制约,也使得药店的经营效益大打折扣;其二,新医改实施后,社区卫生中心及乡镇卫生院凭“不加价”和“医保报销”的双重优势分流了药店的相当一部份客源。因此政策对药店的“管制”与“冷落”进一步强化了药店的多元化动机。   

多元化作为一种经营模式,就是利益相关者在整个供应链中所处的地位及利益分配。作为零售业态的药店,采取不同的经营模式以满足不同的市场需求是十分必要的。而多业态并举是连锁药店的经营模式,大体分成几大类:专业药房、平价药超、社区健康药房、商超店中店、参茸专卖店等。每一种业态都对应不同的商圈及市场特性。 

就连锁药店而言,基本上都有两种以上的经营模式并存。所采取的比较典型的业态模式组合是:第一,平价药店。不管大江南北,各大知名连锁的旗舰店基本上都属于药超性质,都存在面积大、品种丰富、平价销售(最保守都会以会员折扣的方式出现)等共同特征。第二,商超店中店。除了药品超市以外,药店很难凭自身的影响力聚拢客流。因此与商超联手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药店借助商超所聚拢的客流,而商超借助药店的药品经营资格,各取所需,相得益彰。深圳的中联、一致、万泽等连锁药店专门与象沃尔玛、家乐福、华润万家等大型连锁商超进行战略拓展合作,只要商超开到哪里,药店就跟到哪里。第三,社区健康药房。这类药店具有“小而精”的特点,其经营定位不仅仅是卖药,而且专门为社区内的顾客提供健康咨询及健康跟踪辅导。

多元化,并不排斥专业化。就连锁药店而言,保留专业药房并不妨碍其采取多元化的经营模式。医保定位药店以后的发展方向就是专业药房。自从江苏无锡在多年前开始实施医保定点药店的“非药品限令”开始,时至今年,广东等省区也开始酝酿医保定点药店的“非药限令”。而医药保定药店就目前而言对于一个连锁药店是不可或缺的。因此,专业化的“专业药房”是多元化的连锁药店不可缺少的业态。   

另外,品类的延伸与扩张也是药店所采取的多元化路径之一。尤其是平价药房,都冀希能够为消费者提供包括药品在内的所有的生活必须品。就连以门店“小而精”,专注于健康药房定位的海王星辰也尝试为顾客提供“一站式购物”方便。但品类延伸不是无边界的。作为多元化的经营,必须界定品类的主流方向是什么?哪些品类作为重点主营商品?有人说是药妆,有人说是器械。尤其是药妆,业界甚至将药妆提高到决定药店生死存亡的高度。这种期望或许是让药妆承载了不能承受之重,因为药妆还没有成为产业。 

笔者认为,真正能对药店的品类多元化起关健支撑作用的是保健食品,是大健康类的产品。放眼现在的药店,营养补充剂已经成为了药店的主流品类之一,已经成为与心脑血管用药、感冒类日常用药并驾齐驱的三大品类之一。不管是在现在,还是在将来,对药店的经营都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其一,营养补充剂为药店提供的不仅是营业额,还有利润。某一并不知名的营养补充剂类产品由于与广东大参林连锁进行战略合作。每年为大参林连锁所贡献的毛利超过3亿元(而大参林连锁2010年的营业总额也仅30来亿)。其二,以营养补充剂为代表的大健康类产品拥有巨大的市场增长空间,未来将占有不可估量的市场地位。与人类的健康相关的,主要是医疗保健产业。现有的医疗保健体制是,有病了而且是有大病了再来治疗。据有关机构统计显示:在现阶段,人的一生之中医疗保健支出的80%发生在人生的最后十年,而且这80%之中的80%又发生在距离生命终点的最后十二个月。这种“没病不调养、小病不治、大病再治”的医疗保健理念不符合科学逻辑。所以,倡导先调养,防患于未然的大健康保健观念和体制将会越来越受到推崇,因此大健康类产品的才是多元化的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