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国人都认为药价虚高是流通环节的层层加价造成的,其实这是个误区。将药价虚高这顶帽子硬是扣在药品流通环节上值得商榷。凡是从事过药品经营的人都知道,真正的药品经营企业大多处于微利或保本的境地。不要说层层加价,能维护好出厂价和中标价就很不错了。如今,药品经营企业的竞争异常激烈,为了保住地盘,扩大市场销售,使出浑身解数,也不外乎在价格上做文章,让利、贴点、扣税、贴承兑,凡是能打“价格战”的点子都用上了。
综合目前商业公司的毛利,新特药不超过15%,普药也就是三五个点,快批的毛利只有一个点,扣除正常费用和利息后,就所剩无几了。假如医院的压款超过8个月,基本就无利可图了。那么,药品价格的虚高又是怎么来的呢?政府一次次地降价,医院里的药价依然居高不下,是流通环节加的价吗?显然不是,药品经营企业没有加价的话语权。主要是政府职能部门在主导药品价格,为何生产厂家一个成本只有五六元的品种,中标价却高达三四十元,零售价却在五六十元以上,这些市场价格难道是流通企业能定得了的吗?
表面上看是生产企业为了中标而上报的价格,但主管部门又是怎样核查?原料成本是多少?工厂成本又是多少?再说,生产企业中标价虽高,真正能拿到多少?目前,生产企业的日子也不好过,在价格、竞争、经营思路和促销方式的竞争下,真正能落到口袋的毛利又能剩下多少?
流通企业就更不用说了,价格在市场(不在自己)手中,又不掌握原材料,仅是靠微弱的差价生存。在药价虚高这个敏感的话题中,流通环节不但没有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自己也是深受其害的角色。如果真正按出厂价销售,把虚高的水分挤掉,由虚高而派生出来的各种促销政策也就消失了,价格竞争相对要缓和得多,流通企业的毛利也就会稍微高一点。所以,流通企业对药价虚高也深恶痛绝,更不愿意担上“药价虚高是流通环节层层加价而造成的”这个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