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份起,国家发改委针对原料药垄断和药品出厂价格连续推出整顿和调查举措,国家药监局要求对中标价格偏低的药品进行重点监督,相关部委展开跨越29省的药品安全秩序整顿。这扭转了市场对类似“鱼精蛋白”短缺现象的担忧,也坚定了市场对医药行业的投资信心。但是,投资者及众多医药行业研究员在同中国证券报记者交流时,不约而同提及了一个问题———这背后还隐藏着什么?
医药产业的发展现状确实让人困惑。2011年以来,业界围绕“唯低价是取”的基本药物招标模式展开了激烈讨论,因低价中标而受伤的企业也不断露出水面,解决药价中标“虚低”,成为推动医药产业健康发展的切入口;但投资者看不懂的是,市场的矛头飘摇不定,时而指向中标价过低,时而又针对药品价格“离奇虚高”,下一步即将展开的药品出厂价调查则强化了这种市场忧虑。
其实,医药企业三季报已对这种现象有所反映。2011年前三季度,生物技术药物毛利率始终排名靠前,传统大输液企业毛利率深受打击,中药、化学药企业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增速则大幅下滑。细究起来不外乎三个原因:高端制药领域门槛高,毛利率得以维系;传统制药领域受政策管制,药品价格市场化程度低,盈利能力受牵制;而竞争充分的药品,产能往往过剩,导致部分企业业绩由盈转亏。
在国内药企踯躅不前的同时,跨国药企则加快占领国内医药市场的增长空间。加快转型,完善政策,必定是我国医药产业变革的动向。目前正处于各项规划密集出台期,生物技术药物和化学药物新品种备受关注,传统的制药工业结构调整加快,中药、西药制剂的国际化被提上议事日程,医疗器械创新动力增强。业内同时期待医药产业集中度的大幅提升,以彻底改变小、散、乱的竞争现状。
政策层面,国家发改委正在酝酿对竞争充分的基本药物实行统一定价;工信部与卫生部正考虑对基本药物中用量小、企业缺乏生产积极性的药物实行定点生产。此外,政策层面还酝酿支持药品批文在重组企业间的转移、研究降低医药企业的并购成本,以推动行业集中度的提升和健康发展。
在即将出台的医药工业十二五规划中也提到,下一步将完善招标采购、药品价格等政策,调动企业生产积极性。诚如工信部一位人士所言,好的招标医保政策对药企的正向激励作用,可能比投入几百亿资金扶持的作用还要大。
无论是统一定价、定点生产,还是基本药物招标政策的多元变化,种种迹象表明,对处于十字路口的生物医药产业而言,药品价格体系与质量评价和成本的接轨,将是行业发展的大方向。而无论是纠正“离奇虚高”,还是化解恶性竞标,都将有利于医药行业的长远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