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近日不时曝出药品价格虚高一个比一个猛的消息,国家发改委坐不住了,决定从12月1日起,将对国家定价范围内的药品开展出厂价调查。业内人士认为,接下来,国家很可能会对前期药价存在的虚高现象作进一步整治,新一轮药价下调或进行。
在新医改实施快3年之际,药品价格虚高报道狠狠刺激了民众的神经,也让民众对新医改的未来充满疑虑。让人更觉得无力的是,新医改的目标之一就是解决“看病贵”,但其某些做法却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药价虚高。
药品利润没有最高只有更高
快乐老人报11月17日时事版以《药价虚高纪录屡屡刷新》为题,报道了出厂价每支0.6元的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液,在北京隆福医院的零售价为每支12.65元,中间利润竟超2000%,刷新了此前媒体报道的药品的中间利润数。
纪录却一次又一次被刷新:央视最近的一则报道显示,天津某公司生产的规格为2毫升4毫克的氢溴酸高乌甲素注射液,出厂价每支仅0.52元,但在某些医院里,零售价达18.4元,中间利润超过3400%;新快报记者则在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发现,山东某药厂生产的葡醛酸钠注射液,生产价仅为0.08元一支,在该医院零售价却高达7.39元,中间利润高达9137.5%。
有关制度为药价攀高加油
在药品虚高价格屡屡刷新中,民众对新医改中的某些做法提出强烈质疑。
新医改配套制度之一的药品指导价(即最高零售价)最受诟病。新医改实施前,国家发改委就成立药品价格评审中心,测算药品成本为药品指导价制定提供依据。然而,市面上大部分药品的定价,即便虚高,也远低于国家制定的药品指导价,如此,药品数十倍甚至更高利润竟然合理。以山东某公司生产的某规格的盐酸萘福泮注射液为例,出厂价每支0.32元,北京某些医院零售价21.26元,但药品指导价是35.9元。
药品集中招标漏洞多是另一个受攻击的靶子。新医改明确要求各地建立省级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平台,然而这个权力集中的平台,却成了一些人牟取私利的舞台。行内人士指出,一般一种新药通过招标进入一家三甲医院至少需5万-10万元公关费。另外,集中招标过程中有议价和定价权的专家的组成,也备受争议。在广东省药品采购中心专家库里,有6000余名有议价和定价权的专家都是医院医生,在医药代表、医药公司、医院和医生利益均沾的潜规则下,作为医院的代表,药品价格越高,医院获利越多,他们的利益自然越大,如此,这些专家议价和定价有多大意义?
新医改还规定国家医保目录药中的乙类药可由各省自行调整,基本药物制度也允许各省推出增补版,这等于是把部分药品定价权下放,给了各地药品涨价权。
政府自身改革最重要
针对新医改中那些为药价攀高提供种种条件的制度,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兼国务院医改办主任孙志刚近日表示,如果上述制度缺漏不能被有效修补,国家出台再多的药品压价政策也只能是收效不大。
孙志刚还指出,药品价格虚高,归根到底是医院“以药养医”造成的,而要破除“以药养医”,首先在于政府自身改革,因为以药养医的根源在政府,是政府对医疗事业的投入不足引起的,“我们政府应该首先检讨自己,哪些方面出了问题,导致我们办的医院出了这些问题”。
“我们要有勇气来首先改正自己,把我们自己没做好的地方改过来。”孙志刚说。然而,国家发改委为何要把药品指导价定那么高,某些地方的药品中标价为何定那么高,至今也没有哪个部门给出具体说法。